黄金荣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本文在阐释高中政治课堂灌输性与启发性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三条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中政治;路径;灌输性;启发性;统一
在新的教育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教育,即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分析、思考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会变强,且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以更加全面的方式进行思考,这样便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且积极的思考,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政治课中灌输性与启发性的内涵
灌输性,即将政治原则、政治方针、政治任务与内容直接输送到学生中去,以提高其政治意识以及思想觉悟。分析高中政治的教学目的,可以发现,灌输性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意义上的呈现,而不是教条主义的说教或者填鸭式的假大空讲道理,而是一种具有一定的规律的实践方法,不能片面地将其定位为过时的教学方法。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灌输的基础上,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服务学生,用理论说服学生。
启发性,是指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巧妙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高中政治课的启发性主要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现实需要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准确对接。通过一点一滴的思想感染、环境熏陶、旁征博引、实力印证等长期的启发性教育,让学生主动探索人生意义,提升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
二、高中政治课中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的路径分析
1.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投入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更能够准确教师灌输给他们的理论基础。所以,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来,并对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也达到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政治生活”这一册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当下发生的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件结合起来,给学生创建相应情境,让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快速应用起来,并自主投入,进行思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
2.聚焦灌输之理,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且教师还要在灌输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从而以辩证地态度去分析教师灌输给他们的知识,从而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情理交融。
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个案例:在公交车上,一个学生没有及时给老人让座,然后被这位老人骂哭。那么,是否应该给老人让座呢?本节课学生会了解到公民都有自己的权利,所以让不让座并不能从权利这个角度出发去进行思考,因此,当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分析,即在地铁上、公交车上遇见老人的时候,应不应当去让座呢?实际上,中国的法律中并没有规定年轻人有让座的义务,让座仅仅只是道德上的体现,而不应该成为道德枷锁。
在给学生阐述清楚这一基础知识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该不该、为什么要让座或者不让座?
首先,让学生思考:“若是我有权利不让座,那么这个行为就合理吗?”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这一节课中让学生分析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了解,若是在现实生活中过度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了事情的本质往往会让事情的结果变得比较糟糕;当前,很多学生认为,我不让座位是本分,所以他们会觉得不让座、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不是值得谴责的事情,但是学生忽略了我国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道德往往不受到法律的约束,但是会约束人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这个问题从“权利与义务”上升到“道德层面”。
其次,引导学生从“道德层面”出发进行思考,即“给老人让座是情分”,有些老人的身体状况非常不佳,在车上可能会站不稳,摔倒,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若是从道德层面讲,身体素质良好的高中生更应该关爱老人,及时让座。从这个层面出发,及时让座便可以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情。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之后,在将一些学生现实中会遇到的事情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可以启发他们将知识拔高一个层次,即从政治到道德的升华,可以让学生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3.升华价值导向,提升教学的自觉性
思想政治课程往往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以确保学生能够从中明确自己的价值立场与导向,以积极地帮助学生追寻真理,明辨是非。因此,教师要有坚定的主导意识,以提升教学的自觉性。
以“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这一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即让学生首先回顾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接下来,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政府的作用。之后,笔者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生活中的一些设施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人民享用政府工作成果的呢?在这个问题之下,引导学生去进行准确思考,即对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与作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教学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毛泽东在中南海新华门影壁桑的“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的用意?然后告诉学生:一个好官应该是能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一个好的政府,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然后举例如下:疫情期间,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应届生优先的政策,这些都是国家服务人民的集中表现,且在短时间内决定治疗新冠可以走医保甚至免费治疗,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教师要从高中政治理论课即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教学目的出发,需要学生从这个事例中意识到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政府这一知识点,以督促学生树立起远大梦想。基于此,教师紧扣教学内容,以理论的魅力升华价值导向是列举“疫情期间政府作为”这一事件的意义所在。
从疫情期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发,启发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以及倡导学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景去讨论当前比较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结合时事政治的基础上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且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对该知识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个印象与学生的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而促使他们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也让学生自觉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当前的热点时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集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当前的现状,此时教师再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认真的进行思考,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常常以问题为启发,挖掘学生深层的困惑,并给予学生精准的引导,这样便可以将灌输性与启发性统一起来,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01).
[2]潘文全.论原理课教学中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基于科学发现的视角[J].高教论坛.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