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威平
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广东 深圳518000
概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学校德育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和价值的多元化,青少年意识形态领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大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德育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现代化条件下,必须建立科学、客观、合理、有效、人性、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德育评价体系,本文将就如何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游戏化元素构建小学德育评价体系进行探索。
关键词:游戏化评价、动态评价、德育评价体系
一、游戏化评价的国内外背景
在国内,关于游戏化的研究是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早起有关的游戏研究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游戏化被大量应用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方面,例如腾讯等大公司也开始关注与校园的合作。但大部分研究方向都是从教学的涵义与价值、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师行为、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成果都是围绕“学习”,而在“德育”的研究成果则少,大都处于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德育的评价环节,则涉足者甚少。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有必须的空间和基础。
由于国外信息化电子化的时间比较早,国外的游戏化于学校学习及管理已经相当成熟,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在亚洲,日本以及新加波在幼儿、小学教育方面,游戏因素就运用得相当广泛且成功。和国内类情况类似,国外比较成熟的游戏化理论和实践,基本都是围绕在开发智力和学习技能方面,在而关于成长评价体系方面,专门研究的也不多。
二.游戏化评价的价值
所谓游戏化评价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活动,探测儿童心理发展潜能,考核达成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游戏化评价策略源自游戏教学原理、活动课程教学原理、情境化评价理念、表现性评价理念以及强调教学与评价整合的当今改革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游戏化德育评价体系的创设和研究,在教育过程及探索儿童心理发展潜能上的应用作初步的探讨,这应该是信息时代德育的需要,也应该会有更多细化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挖掘。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引导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传统德育评价,测验情境庄严肃穆,容易引起测验焦虑;而且测验内容也多有脱离社会实际,教条式书面或者分数评价让学生失去新鲜感,也难以获得对他们客观全面的评价。因此,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尤其是采用比较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游戏化评价,还增加让教师可以在世界中加入课程资源,自定义教学用途NPC,多出来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的系统,还能通过服务器进行课堂多人协同合作,通过数字互动技术强化学生的知识,社交,观察力,创造力。若要评价与探测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我们可以设计游园活动的模式,设计出诸如恐龙游戏、公共汽车游戏、地面填数游戏、寻宝物游戏、音乐创作游戏、故事接龙游戏、体育技巧游戏、集体舞创作游戏、有指示的哑剧表演游戏、领导角色游戏等系列活动项目,去了解和评估儿童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潜能。
三、游戏化评价对德育养成的促进作用
德育是一个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会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统整评价的策略,特别需要针对学前儿童和中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游戏化、动态化评价方法。目前,游戏化是教育科研的热点,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化,游戏因素在德育评价体系中的起到“点燃效应”,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游戏化评价”有了全新的认识。
游戏化评价策略源自游戏教学原理、活动课程教学原理、情境化评价理念、表现性评价理念以及强调教学与评价整合的当今改革趋势一是依托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游戏活动形式,摸索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德育评价模式和实施方法,创设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全身心力量的情境来评价学生,发现与发展学生的天赋潜能。让学生参与游戏,常常使他们感到欣喜若狂、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学生身临游戏化评价情境可减少心理压力与焦虑,提高身心活力
一是探索可以实现课程与评价的有机整合的途径,使游戏化评价既可以成为德育课教育的一个环节,更可以在实施活动课程中与德育融为一体。通过有趣的、场景鲜明的游戏活动进行德育渗透与评价,能有意识地模糊课程和评价的界限,使评价更有效地融入德育过程之中。
二是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依托学校资源,多开展团队活动项目,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和评价。在游戏化评价中,活动场所是开放的,活动项目是多样的。通常既有个人“闯关”的游戏项目,也有分小组集体“闯关”的游戏项目。这样,在有些项目上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观摩,而在另一些项目上则需要团队合作。
三是透过课题研究,探索游戏化德育评价的可行性,摸索出一条有效的实施策略,同时鼓励创新创造,探索建立贴合实施整合的资源库,推动学校的德育发展。
三、德育游戏化评价实施难点
虽然游戏化评价有前面所述一些优点,而且评价方式独具风格,备受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欢迎,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瓶颈:比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神、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建立客观的评价或评分标准;需要许多同行协助才能运作;部分活动可能有潜在危险,并且在评价活动过程中常有意外事件出现等。而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重游戏而轻教育的偏差。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游戏化评价要与具体德育目标相联系,不要把游戏化评价看成是纯粹的游戏活动。
第二,实施规范的游戏化评价事先要制定周详的方案和计划。它包括实施目的、评价范围、评价日期、评价或评分方法、任务分配、人员安排、编印游戏评价手册及其活动说明等,让所有教师和应邀担任评价员的家长都明确任务。评价手册要简明扼要,人手一册,以便让学生明确活动场所分布、活动项目顺序、评分的标准与方法等内容。除此之外,有关组织人员还应在适当场所用口头语言向师生作进一步的有关说明与强调。
第三,为了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可以邀请热心的家长和有能力的高年级同学担任项目的负责人或评判员。
游戏化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活动,探测儿童心理发展潜能。构建蕴含游戏元素的成长评价体系方面,不断探究,不断丰富,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得到进阶、竞争、超越的自我成就感,从而内化为自律、自强、完善自我的动力。并利用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德育评价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形成可操作体系,并以年龄特色分层,在小学阶段实践运用并实施,能为学生的德育评价提供更为全面、生动和指向清晰的机会,能为当前课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带给一些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尹俊,《游戏化教育:改变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战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5)
[2] 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18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3] 黄波,《有效德育三部曲》,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9)
[4]庄勇,《游戏化学习》 [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