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 张剑翔
[导读] 随着我国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也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张剑翔
        浙江省金华市宾虹高级中学 321071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也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因此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高中的地理教学,首要目的是提高高中生在地理学科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高中地理的教师掌握地理学科实践部分的整体内容,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外,也需要对地理这门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考;初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人们考察、以及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并且还要具备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制定了相关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丰富地理教学方式,重视地理实践
        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中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地理实践部分的内容。地理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作为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切入点,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着重讲解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实践部分的教学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高中地理教学也要求对于不同学生应该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学实行针对化和特色化的教育教学,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
        例如地理教师在讲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的课程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通俗易懂的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关于黄土高原的模型,用土壤水流模拟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这样学生可以真切地体会到黄土高原治理的艰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与黄土高原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对比以及治理选择的方式和原因相关的音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教材理论知识的内容,而且通过音视频的方式丰富了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兴趣和对教材的理解,也使得学生更容易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地理学科的思维逻辑方式。
二、创新地理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对这种传统的观念进行创新。除了在课堂中地理教师讲解基本的地理知识之外,可以通过更多现实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例如地理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灵活组织契合地理内容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更加深刻地体验。从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水资源”的课程时,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节水的活动,并提倡学生对节水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学生多样化,全方位的节水意识,将地理教材中的内容以实践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地理实践力。
        从地理教材中存在于课本理论的概念,进入到每位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而且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将地理教学所重视的理念传达给学生,摆脱过去传统高中地理教学只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并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本上国内外的案例联想到个人目前周围环境中的现实状况,例如身边的污水治理或者身边的城市区位的安排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地理学科中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思考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只有积极的思考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让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更加生动、深刻地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而且这也达到了地理学科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要求,也是地理学科中育人价值的体现。
三、以教材为基础,训练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了解程度,就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图的认识程度。

教师可以将地理的教材作为基本的依据,从简单的地图、地形图到线路图、气候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地形和总结能力,以及对各类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事件的总结能力等,都需要地理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日常的学习训练提高学生的地理基本实践能力。
        例如识别气候图中的冷锋、暖锋,以及如何根据图中信息寻找答题的关键点等,再比如结合不同的地形,提升学生通过等高线判断图中地形的训练,这些将知识点和地理现实环境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都能帮助学生做到由点及面,自我发现自我整合式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高中地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进入高中地理的学习后,各种概念和图形不断出现,瞬间提高了地理学习的难度,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需要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例如实地观察地理地形进行记录总结的能力,寻找现实环境中各类区域搭配的原因,这些实践能力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对地理实践力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教导,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地理实践力所具备的能力。地理老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为之后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信息化条件下,突出实践性学习的主要作用
        通过信息化手段代替原有的知识灌输,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对地理基本能力的掌握,包括观察、实验和调查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中自主分析的能力,以及能够通过地理关联知识和现象进行自我扩展的能力。地理教学的教师也应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记忆力,通过日常地理概念的教导和经常的地理综合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高中地理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内在含义,通过对学生实践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能起到督促学习以及帮助学生自我检查掌握知识的作用。
        通过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视频、软件互动等方式,直接参与到地球地理的变动与迁移中来,例如将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的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动态事件利用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地理教材中所描述的比较抽象的地理现象。而且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各个大洲的板块还有国家版图用比较鲜明的记号或形象地图形来重点突出,以帮助学生形成极具特色的第一印象,帮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记忆延伸到对概念的深刻了解,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进行对概念的解读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抽象概念描述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地理教师可以将地理教材中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系统地了解地理学科的全貌,站在更合适的角度进行地理学习内容的解读,例如通过提高学生地理图形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就可以通过图形这一切入点,进行气候以及地形的知识点的串联,例如通过地图等高线认识地形,通过维度和降水量线判断气候,判断当地植被、农业等情况,形成一套完整的地理学理论体系。站在图形的角度看待地理知识,会更加地直观,也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结束语
        高中地理的实践力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地理基础知识的讲解外,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调查能力。地理学科的关于实践力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等地理实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地理学科实践力的教育教学,无论是对当前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还是学生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田英.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4):49-50.
        [2]丁燕鸿.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4):12.
        [3]熊璐.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