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晶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
摘要:如今,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徳智体美劳同步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高中,由于一些实际情况,导致体育学科一直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些教学模式的问题。本文从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
前言:当今高中教师,大都比较看重学生的文化课,对于体育课均认为不重要,但是国家既然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体育也是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因此,高中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理念,切实的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不能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有所懈怠。
一、目前高中阶段学生体育课堂以及学生体育意识的状况分析
高中体育学科,一直以来由于受到学生学习时间紧迫的影响,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还没有正确认识体育及其体育意识的重要性。而传统体育教学观认为体育教学,只需要按照教材的要求,将学生的体育技能锻炼好就行,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是想都未想过。
到了现在,很多中学仍旧没有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提到一定的高度,大量的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的现象频频发生,即使有少量的时间上体育课,也只是也活动身体为目的,体育教师也没有系统地讲解过体育理论知识,更没有对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意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只停留在打打篮球和乒乓球等简单活动。所以,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目前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并且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路径
1.完善体育教材内容,系统讲解理论知识
针对体育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体育教师应当从完善教材内容开始进行改变。扩充教材内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扩编,同时在内容中还需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德育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而学生通过教师系统地讲解体育知识,不仅从理论上理解了动作要领、比赛规则等,而且随着教师的补充,对于教材以外的知识也能进行理解并实际锻炼,比如NBA篮球比赛规则、跳水的评分标准等,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比如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男女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比较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在完善教材内容的时候,要选择典型性样本调查,了解代表样本的真实想法,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内容的选择。
当然,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说体育活动的美感问题,教师在体育的理论知识讲授后,就要立即安排活动,在安排的时候应该考虑性别因素,男生力气比较大,比较喜欢剧烈的运动,所以可以安排一些对抗性锻炼,而女生与男生正好相反,因此可以安排一些静性的体育锻炼,只有这样进行分群体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翁,并且锻炼效果非常明显,而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和体味乐趣,进一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被熏陶了终身体育意识。
2.采用体育竞赛模式教学
高中学生只有对体育学科产生真正的兴趣之后,才会想着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了解这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一样这么单一,必须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才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就决定学生具备一定的挑战精神和求认同的心理,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满足了学生易于表现的特性,并且以这种模式教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好,也比较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比较大的帮助。
3.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而在高中教学阶段,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得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现在开放式教学方法逐渐深入到了体育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动态评价的全部功能,对于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等级评定,确保公平公正。最后,高中体育教师还需对自身教学方法,以贴合当前素质教育观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以新鲜的课堂授课模式,切实的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结束语
高中体育学科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其重要程度逐渐加深,教师应当认清这种现状,并正视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持续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真正的引导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涯和人生打造优良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林民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180-181.
[2]黄丁宁.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