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贵
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中学257107
摘要:体育是确保学生身体素养水平的主要教学科目,也是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之后的放松学习内容,体育课程教学也能够促使学生身心更加轻松。现今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刻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体育训练的乐趣,学生便不会在课堂中主动参与,课后也不会主动进行体育训练,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影响因素
引言: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兴趣,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体育训练的乐趣,进而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够良好成长。以下内容将针对现今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因素 进行分析,并为教师探讨有效的应对方案,从而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也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因素分析
现今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反思和探索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现今体育教师的教学观点过于老旧,在体育教学中硬性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学生枯燥的反复进行体育训练,学生在学习中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兴趣的推动,学生很难坚持体育运动。另外,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技术讲解中,通常直接进行技术要点讲解,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没有自主思考和动作演练的过程,学生在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无法掌握动作要点,学生在学习体育技术动作阶段也会产生畏难心里,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兴趣。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以教学讲述为课堂主体,并没有考虑到其体育技巧教学的难度和训练的强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素养水平。体育训练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养水平制定合适的训练内容和强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训练中逐步提升素养,也能够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等问题,进而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育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也利于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二、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体育运动的训练内容也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学生课后也不会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喜好与身体素养制定趣味性体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学习体育知识的乐趣,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也会自主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体育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融洽,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感受到轻松、愉悦,学生会更加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更为自主,更利于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学生的身体素养水平也逐步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体育知识中《营养、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吃的食物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并将不同食物的卡路里和营养成分进行换算,以身体每天能够消耗和吸收的卡路里为单位开展教学,并将不同的体育锻炼所消耗的卡路里为标准计算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更为新颖,也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学习中对“人为什么会发胖、为什么会瘦、健康和缺乏营养”等问题都会有基础的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认识,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学生的身体素养水平逐步提升,体育训练也更为自主参与,其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并以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初中生多数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新颖的体育训练方法开展教学,也可以以学生喜欢的运动内容创设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利于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也能够更为自主的参与到体育课堂训练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养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不同身体素养水平的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更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水平。
(三)构建愉悦的体育训练内容
传统体育课堂训练内容过于枯燥,教师采用单一的动作技巧教学开展训练,其训练内容过于单一,学生不同的重复一项动作训练,学生在学习中对体育训练会产生厌烦的心里。对此,教师要构建愉悦的体育训练内容,可以将游戏与体育训练内容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体育训练,一方面能够避免体育训练的枯燥,学生在游戏中更利于参与,另一方面也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训练氛围,更利于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学生也会更为自主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中,进而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学生的身体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结束语:
初中生在学习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生需要体育训练增加自身的体能和身体素养,体育训练也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更利于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学习文化课程,体育训练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训练习惯,进而保障学生的身体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志军.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5,(56).104-104.
[2]陈华恩.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3,(2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