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殷晓敏
[导读] 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殷晓敏
        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摘要: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使学生在积极自主的体育运动中强健体魄。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当将体育游戏科学合理地运用,运动安全的教育以及使学生养成健康规律的运动习惯是教师需要注重的教学内容。以下本文便是针对体育游戏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应用所展开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前言:
        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人们对身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全民健身的时代口号在广泛流传。初中体育课堂为了响应社会中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教师对以往的课堂进行了创新性的丰富。初中生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将学生的身体情况重视起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指示,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下来。在游戏的环节中开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积极运动的好习惯,学生逐渐形成强健的体魄,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开展的体育活动有着单一的形式、乏味的内容,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打消。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开展使得此项教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趣味性的体育游戏相比较以往的课堂内容对学生有着更多的吸引力,学生愿意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游戏环节中,从而达成运动锻炼。体育游戏的开展使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目标得到保障。同时,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运动习惯。
1.2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初中生的学习课程较多,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体育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动作单一、形式乏味、难度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部分学生因为身体原因及心理因素无法进行体育运动。而体育游戏的开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运动的机会,丰富多样的游戏使学生的运动负担减轻,愿意积极自主地参与其中,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是当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品质要求,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合作意识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游戏的应用开展需要学生多人进行,并且在游戏的环节中需要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因此,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起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1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安全教育是初中体育课堂开展的前提,也是体育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普及单一,并且形式内容单调,学生不愿意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前的安全教育环节中。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环节中加大对于安全教育的力度,同时将安全教育的形式进行新颖的创新,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安全教育环节。体育游戏将安全教育蕴含在其中,教师在游戏的开始前将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如让学生做正确的热身运动等。学生的身体安全得到了保障,有助于体育课堂顺利开展。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体育教材“田径”这一课。教师为了给学生普及安全教育的理念,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热身操。同时,教师在田径课堂开始前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热身操的游戏,看谁的热身操做得标准,学生在热身过程中完成了安全教育的环节。
2.2恰当选择体育游戏,做好课堂组织工作
2.2.1团体游戏
        团队精神是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在体育游戏开展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团体游戏是体育游戏的重要游戏形式,通常为在多人团队协作下才能够完成的游戏项目。教师在开展团队游戏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团队划分。学生在团队游戏的进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的塑造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体育教材“田径”这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接力跑的团队游戏。同时为学生设置游戏性的内容,比如接力的道具是一个气球。趣味性的接力跑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要求更高,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发展。
2.2.2竞赛游戏
        体育竞赛游戏是同样重要的体育游戏形式,可以说每一种体育运动都离不开竞技的内涵。教师在对竞争游戏的设计环节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向学生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精神,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共同发展做出保障。
        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材“花样跳绳”这一课。教师为学生开展花样跳绳的竞赛游戏。学生需要每五米的跳绳都要变一种花样,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环节中提升了运动的兴趣,积极主动的运动意识得以激发。
2.2.3对教学成果展开客观评价
        在体育游戏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堂的教学成果展开客观的评价,有助于体育游戏的效益最大化。体育教师有必要通过对学生的游戏结果展开分析,为学生的游戏成绩及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学生通过客观的评价可以对自身的运动能力和兴趣有着进一步的认知,使学生养成合理的体育运动习惯。
结束语:
        初中生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开展体育游戏的课堂形式可以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运动当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雁晴.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20-121.
[2]陈云.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版),2009,(3):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