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卫华
湖南省安化县东坪镇泥埠桥完小
摘要:小学生往往会受兴趣的引导,会在兴趣的推动下,以比较积极且主动性的姿态,进行知识的学习。小学科学教师要想让自身的教学展开的更为顺利,使得自身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发展,就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展开趣味化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以积极且主动性的姿态,进行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将对基于兴趣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除了关注所教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关注教育的主体——学生,明晰学生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教学,以使得学生能够具备学习的激情,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对当下兴盛的教育形式进行研究,对当下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小学科学教师便可以进行趣味化的教学,以使得学生具备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好科学知识的学习,使得教师能够顺利达到教育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基于兴趣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研究。
一、趣味引入,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导入尤为重要。比较趣味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性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育时,有必要重视趣味引入。
如,在讲授“我们知道的植物”这部分的知识时,笔者便会在导入环节,引入比较趣味化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笔者会引出名为“猜猜哪个是植物”的小游戏。在游戏中,笔者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一张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图片上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笔者会使得学生观看图片,明晰图片上所展现的内容,勾画出是植物的事物。这样,在笔者的指引下,学生便会依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相关的植物的勾画。在游戏结束后,笔者会观察学生的勾画结果,并会就学生具体性的勾画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与本节相关的知识的教育,以带领学生明晰植物,让学生找寻到植物。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地产生知识学习的兴趣,会逐渐深入地学习科学知识,做好知识的学习。
二、提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往往会比较喜欢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育时,可以向学生提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产生十足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学生能够以比较积极性且主动性的姿态,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
如,在讲授“它们去哪里了”这部分的知识时,笔者便会向学生提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笔者会准备一杯水,会将水中放入盐、糖等事物,并会用玻璃棒将水进行一定的搅拌。搅拌完成后,学生发现放在水中的盐和糖没有了,此时,笔者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些盐和糖都去哪了?”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会说出属于自己的多种多样的猜想。紧接着,笔者会在水中放入一块小石头,学生发现石头能够完好无损地待在水杯内。此时,笔者会向学生询问:“为什么石头不会不见,而盐和糖会不见?”笔者的问题进一步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产生了十足强烈的求知欲。见此情况,笔者便会趁热打铁,向学生讲解本节知识,学生则能够在笔者的指引下,进行积极且主动性的知识的学习,使得笔者的教育变得分外顺利。
三、借助实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些比较有趣的科学实验,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育时,可以巧用科学实验,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助力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讲授“磁铁能吸引什么”这部分的知识时,笔者便会引出一个趣味性的实验。笔者会将班级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分发实验素材,即磁铁、回形针、小石头、布、橡皮、木片、玻璃珠、硬币、剪刀等等,笔者会使得学生依据笔者的指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使得学生能够探讨有关于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的内容。这样,在笔者的指引下,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学习的方式比较的有趣,能够使得他们进行探究,能够让他们与同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对此比较感兴趣,能够以比较积极性且主动性的姿态,进行相关的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笔者会使得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在学生进行完试验后,笔者还会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展现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会就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一定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笔者的指引下,进行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本节的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还让学生的实验素养、探究能力、思维力获得了更好地发展,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综上,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明晰教育的实质,需要研究教育的形式,将提升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教育目的,以此为基础,展开趣味化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获得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海兵,刘小燕.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8(23).
[2]王鹏儒.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