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任儒彪
[导读] 自主阅读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文学习过程中,

        任儒彪
        榆林市第十四小学  
        摘要:自主阅读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自主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动学生脑筋,从而培养学生自辩、自治、自学的能力,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其阅读过程包含了从感知、思考、推理到发现、想象和评价等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训练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指导其更好地开展阅读学习,这对其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引导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包括培养自主意识和传授自主阅读方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根据教学实践总结,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关键词:中高年级   自主阅读   能力培养
         1、阅读兴趣与阅读目的的统一
        考量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多立足于阅读兴趣之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兴趣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也一样,一个人只有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书读好。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创造力孕育在童年,孩子们的创造力往往潜藏于兴趣之中,或者说,从兴趣中滋发。故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情是一大特点,而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感潜势,教师应结合阅读文本,以多媒体创设适当的阅读情境,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容易为文章内涵所动容,从而将这种阅读“动容”转化为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如此,阅读情境契合了学生情感,学生会逐渐在阅读中找到无穷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
        第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读书的目的,让学生读自己能读懂的书,让学生把读书心得表现出来。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自主阅读要选择性,若为教科书及参考书,可以教师推荐书目为主,若为课外读物,应以专家推荐名著为主。其次,教师应向学生荐介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阅读需要的读物,选购一些具有趣味性,又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阅读书目供学生阅读,为他们创设一个整洁幽雅、宁静平和的阅读环境,向他们介绍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经常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真正爱上图书。
        2、阅读方法与阅读效果的统一
        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保证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阅读方法。具体而言,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情况,教师应在尊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下,讲授一些必要的阅读知识及鉴赏方法,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教授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强调了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的获取知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使其摆脱过分依赖心理,从而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有许多种,比如,老师可以调动学生全方位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在阅读中手、眼、口并用,在独立阅读中带着问题读课文,将有疑问的用笔划下来。

又如,时常开展一些课文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各抒已见,老师则对学生的基本价值观进行引导,对于有创新性的想法要加倍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无拘无束的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发挥,其思维才能得到拓展。要落实孩子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老师都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鼓励其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笛卡儿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掌握创新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否则将成为新时代的瞎子。同样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阅读方法。为孩子选择恰当的书。不要为你的孩子选择太难的书,特别是用作阅读训练的书。确保书中至少有90%的字词他都可以轻松地识得。如果阅读过程中为了搞清楚字词的意思而多次停顿,他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了解故事整体的意思。
        2、对于中年级学生,应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略读。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经验,理解生词的意义。经常在班级中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好书介绍、故事会等活动,加强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交流。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摘抄等形式积累一些优美词句、精彩片段,背诵一些优秀的诗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速读方法尤为重要。老师还要教给学生浏览、寻读法,进行筛选式阅读;教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另外,还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哲理性较强的书籍,甚至于经典的名著名篇,并做一些读书笔记。
        3、教师组织引导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统一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采用科学的阅读引导方法。这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以探究式阅读为例,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观点与见解。具体而言,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启发性、提示性阅读指导应顺应学生思维。例如,在《草船借箭》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纷纷感慨于诸葛亮非凡的智慧时,教师应使学生明确,除却草船借箭外,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还有很多传奇故事,如火烧博望坡、七擒孟获、火烧赤壁等。
        第二当学生提出新的阅读观点,教师应迎合学生观点作出进一步的鼓励及拓展性引导。考量学生理解体悟的差异性、独特性,教师可作出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此外,研习型阅读,可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简而言之,教师可为学生选择共同的阅读题材,并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课堂平台。如此,在阅读新观点展示、比较、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极大提升,从而走向了个性化的阅读发展道路。
        4、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也能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将其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并开展多种阅读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03-204.
        [2]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4):148-149.
        [3]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