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人人有岗”的实践探索及其意义——结合小学二年级实行案例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 柳雅倩
[导读] “人人有岗”是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小学生主人翁意识,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和班级管理的需求,
        柳雅倩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十六小学430076
        摘要:“人人有岗”是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小学生主人翁意识,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和班级管理的需求,设置不同的管理岗位,学生自由选择班级管理任务。因势利导,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从而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有利于增强学生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加强班级凝聚力,又发现和放大了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正确引导。本文结合小学二年级实践,以班级管理中的大小事务为例,从活动背后体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意义,以及对班级建设上的作用来阐述。
        关键词:人人有岗 实践 意义 小学二年级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的主体更应该是学生代替老师,传统管理方式是“以班主任为主,少数班干部为辅”,而这样的管理却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大部分学生班级参与感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班干部人员固定,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极少。同时也拉开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首先要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实践证明“人人有岗”是实现学生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的有效举措,并且在小学阶段就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以生为本,体现了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
所谓人本理念,即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各方面能力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
在“人人有岗”的实践过程中,班主任不需要事事躬亲,而是由学生自主管理;每个孩子在班上都会通过自己的竞选和努力争得班级中的“一席之位”,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都空前高涨。学生会对自己的责任区域产生责任意识,处处留心,主动“找事做”,而不是等着老师来分配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只是学习的主体,更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人人有岗”的人本理念还体现在高度遵循学生身心特点。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特长都有所不同,就需要为每个孩子找到合适的岗位。既可以是发挥所长,展现自我;也可以是发现不足,超越自我。例如笔者班上朱同学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做事迅速,声音清脆洪亮,担任路队长和领读员都能凸显她的才能;而芦同学胆小内敛,甚至和人说话都在发抖,很少与人交流,让她担任课间活动管理员就是对她的一种锻炼。
二年级的孩子上手相对较快,只需要老师前期多花时间指导,渐渐地,班上会涌现出一大批“能做事”、“会做事”的管理员,他们主动认领负责区域,并且善于发现责任区,各司其职,承包班上的角角落落;他们自发为班级打扮,剪纸、手工、绘画……纷纷贴在了教室内外;他们很骄傲作为班级中的一份子,也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因为“人人有岗”,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
如此基于人本理念的班级管理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宽容民主的管理,班级氛围更加轻松和谐,师生之间平等沟通,生生之间自由分工。由此可见,“人人有岗”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后者的弊端。
        二、多元评价,完善了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班级管理活动也应该加大改革。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仍然是渴望被老师表扬的,随着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的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并且处理问题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实践:
1.岗前观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的智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的智能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劣的差异。

有的学生在某一种或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呈显性状态,另外的一部分学生则在其他智能上表现突出,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都是有待于家长、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针对性。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要以儿童视角俯下身去平等地与之交流。
2.上岗竞聘
利用班会课组织班级开展招聘会,将各个岗位挂在市场上,教师简介各个岗位职责和需要满足的相关条件,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和适合的岗位。遇到最感兴趣的岗位时,学生依次“求职”,说明竞聘理由,谈一谈自己竞聘成功后打算怎样做。如果存在同一岗位多人竞选,则在班上进行公开票选,票数最高的同学优先上任,上岗之后教师帮助制定岗位牌,挂牌上岗。但同批“竞争者”依然有机会,如果不考虑其它岗位,则可选择“待岗”,与优先上岗者共同进入“考察期”。
3.在岗考察
几乎每一个岗位都有好几位同学同时担任管理员(包括“待岗”人员),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岗位牌,但每天只颁发给其中最尽职的一位,由全班推选产生。因此管理员之间也有了竞争意识,为了挂上岗位牌争相出力。
4.跟岗总结
(1)明确各岗位职能分工,责任区域找相应的责任人。
定期做各岗位的情况汇报,让学生评议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针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要一起讨论怎样改进,给对应的责任人(管理员)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2)教师查岗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
为了做到及时表扬和激励,教师可以随身携带“雷锋卡”、“好人卡”、“通用卡”等,只要发现管理员们在非责任区帮忙做事就以卡片奖励,奖励规则为集齐5张(不限类别,包括“书写小明星”、“阅读之星”、“课堂小明星”等。)换取一张“选座位卡”或“免作业卡”。
        三、自主管理,帮助树立了良好班风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人人有岗”活动如果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程度,班级秩序一定是井然有条的。从早上踏进校园,文明管理员就要开始工作了;领读员们早早登上讲台,高喊一声“书斜立”,带着同学们读字词、名言、课文,台下坐的最端正,读的最认真的同学将会被领读员邀请到讲台上;上课铃声响了,课前领读员又开始带着同学们“日有所诵”诵经典,并做好课前准备;班上有同学东西不见了,不是先找老师,而是去询问失物招领管理员,如果需要借用,在管理员处登记且及时归还即可;发现有疯跑打闹行为或玩危险游戏的同学,课间活动管理员第一时间制止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做操下楼、放学站路队都有路队管理员洪亮的口号声和“上下楼梯靠右行”、“小心台阶”等温馨提示……管理员之间互相比赛、互相竞争,都争取做到最好。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最低级的管理水平莫过于用人看着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法律的科学性上。这些规章、制度、法律如果制订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这一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是80后、90后,家中老人多宠溺,因此孩子依赖性普遍较强,且自我意识占上风,缺乏集体主义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主管理,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在学校开展“人人有岗”活动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举措,也是有很大实践意义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欣,《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7(17):12-15.
[2]李小月,《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2010(3):58-64.
[3]刘哲,《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教书育人,2017(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