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霞
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关注,高中语文的教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感悟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和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变得越来越碎片化,高中语文教师总是用刷题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这种情况下,高中生在阅读方面变得越来越没有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能力,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引言
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核心,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整本书的阅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随着教育教学和社会的发展,阅读的片段化和功利化越来越严重,高中学生的阅读几乎来自于刷题时进行的阅读,这种阅读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理解能力,整本书的阅读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学生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提升了自己阅读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核心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建构能力。而且阅读经典文学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奠定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紧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支撑。本文将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来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进行探索。
一、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兴趣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来说,吸引学生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整本书内容较多,对于学生来说读起来会消耗很长时间并觉得很枯燥,作为教师就是要学会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阅读是吸收传统道德思想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经典文学的阅读感受到价值观的内涵,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1]
例如,《乡土本色》中第一章论述乡土社会最大的两个特点是“土气”和“聚居”。土地是不流动的,因此,靠土地谋生的人也是粘着在土地上的,人们聚村而居,“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在这里,人口的流动必然是不频繁的,“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在导读《乡土本色》一章时,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乡土社会的这些特征,我抛出两个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为什么现如今“北漂”“南漂”这么多?相比前些年每逢春节城市里犹如一座“空城”的景象,如今留在城市过春节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用学生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在对比中思考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同。这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还有助于其看到现代社会与之的不同之处:现代社会商业发达,土地对人的束缚力变弱,甚至很多农村人也不再以土地为谋生的主要手段,选择进城打工,人口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1]
二、注重学术概念的理解,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需要更多的是教师的引导者而不是讲解。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引导者”让学生去主动阅读呢?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在阅读中出现的困惑。
对学生的阅读困惑,教师不能只凭感觉猜测,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进行调查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了一段时间后,通过面对面沟通和调查问卷两种形式,将学生阅读障碍点整理、归纳,学生出现的阅读障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这类学术著作缺乏阅读兴趣;二是对学术概念不理解且容易混淆不清。
《乡土中国》的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甚至很多地方不乏幽默,但是学生读惯了的文学作品,文章中缺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有大量的专业理论和抽象的学术概念,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中生是非常难理解的,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是很陌生的。学生对其既没有相关阅读经验又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读阅读产生抵触情绪。《乡土中国》一书的概念较多,要教会学生抓住难点和重点,对于文章中出现学生不熟悉和不理解的概念,我们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些概念的意义。如“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概念比较容易混淆。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给这些抽象和易混概念进行标注和解释,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词汇的理解来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进行阅读指导,构建阅读思维
整本书的阅读和平时刷题做的阅读在阅读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学生足够的理解每一章的内容,不然阅读的效果就会打折扣,整本书的阅读有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我们要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让学生首先对阅读方法有了解,而且每本书都会有学生不理解的词汇和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其次在阅读完成后,让学生根据对书本的理解简单画一张思维导图,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乡土中国》为例,费孝通在刻画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时,运用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概念,这对于学生来说就较难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概念的理解进行指导,并指导学生设计好思维导图,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对于《乡土中国》的阅读而言,思维导图是很好的阅读工具,它能够将文章中的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好书中出现的大量概念,体现作者的逻辑思路,思维导图将书中每章知识都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思维,充分掌握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技巧。通过恰当的读书方法示范,引导学生去寻求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们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2]
结束语
由于时代的发展,碎片化阅读变得越来越多,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可以专心专一地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式。在《乡土中国》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授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对于高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真正掌握阅读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书籍中的文化知识,通过对《乡土中国》的阅读充分感受到我国的社会文化,感受到文化渗透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丽.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64.
[2]杨丽.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分析——以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110-111.
[3]王龙飞.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