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向兴芬
[导读] 幼儿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向兴芬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嘉陵小学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幼儿教育阶段影响其成长有两大因素——家、幼儿园。在传统的幼儿教育关系中,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并不紧密,这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近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一点,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家园合作对幼儿成长有着积极作用。目前,大家开始重视家园合作,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努力。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行为;策略
【作者简介】:向兴芬(1968.4—),女,汉族,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广元市利州区嘉陵小学,大专,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重点研究班主任工作中的家园联系及工作中突发事故的处理。
        随着家园合作的实施和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得以广泛应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紧密相连,相互合作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共同的目标下,家园之间有效互通,让幼儿教育可以无缝衔接,对推动幼儿教育活动良好开展有积极意义。
         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因每个家庭受教育的差异性,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具备科学的育儿观念。很多家长还是秉持传统的育儿理念——棍棒出孝子,在孩子言行出现问题时,一言不合就打骂,这样的行为对幼儿的身心成长是极不利的,容易造成幼儿性格极端化发展——暴躁或懦弱。因而幼儿园首先要做的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对家园合作教育重视起来,双方不断沟通、合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家长学会 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家园合作教育的开展也会顺利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一言定论,需根据幼儿成长阶段身心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针[1]。幼儿园本身应不断的更新教育思想,依据幼儿身心的差异性,在实践过程中探寻合理、科学的教育方式,然后通过家园合作与家长就教育方式达成共识,逐步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此外,幼儿园也可以邀请幼教专业人士向家长传授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以此来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理念,进一步促进家园合作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制定合理、科学的家园合作制度,将家园合作落到实处
        家园合作现在虽然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但大部分家长依然没意识到其重要性。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主要的生活场所,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多都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内养成的,因此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互相合作,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凝结在一起,才能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就是“王”,家庭的教育是要月亮不敢给星星的,我们会觉得这孩子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但到了幼儿园孩子却成了“乖宝”,这种反差极大表现,是十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 。是以,幼儿园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家园之间的合作能够落实到位,而不是成为“喊口号”的形式[2]。
        1、制度的建立应得到家长和幼儿园双方在思想意识上的共识,明确家园合作的作用,细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良好的推动家园合作活动进行。


        2、确立家园合作的具体形式,包括流程、方法等等,详细的规定有利于家园合作活动开展的规范化,能够给双方进行指导和约束。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大益助。
        3、家园合作制度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和家庭双方承担的责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不利于家园及时的沟通,有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因此,家园合作制度的建立是为家园合作活动有效开展而服务,制度的落实可以保证家园合作的规范化,进一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三、加强家园双方的有效沟通,保证幼儿行为生活化
        家长和幼儿园虽然对幼儿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教育的方式和出发点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若双方就教育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会极大的阻碍家园之间的良好合作,进而影响育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园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及时反馈,扬长避短,查漏补缺,保证幼儿行为的有利性。例如,最近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生活技能(穿衣服、使用筷子,叠被子等等),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回家后是否也是自己做?这些幼儿教师都要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确保幼儿将学习内容自主运用,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幼儿园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3]。比如,举办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度,促进家长和孩子关系更加紧密,让孩子获得更多关爱。,既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多方式开展家园合作,确保幼儿行为有益性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与家庭截然不同。幼儿园教学更具规范化,对幼儿生活技能和知识的教授成效也大于家庭教育。实施家园合作教育,为确保幼儿行为习惯的有益性,应开展多方式的合作活动,进一步深化家园合作,促进幼儿教育高质量的完成。
        1、展示幼儿学习成果。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经常开展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园内应每隔一段时间将孩子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增加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可得到家长的认可或意见,有助于家园合作顺利进行。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共享。网络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方便了家园合作模式的开展,幼儿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园内的基本信息展示,包括基础设备,师资力量以及教育现况和幼儿食谱等等,让家长与幼儿园进行信息共享,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才能实现同步,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基础[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科学育儿理念,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了解幼儿园教育情况,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才能顺利的实施。良好的家园合作可以为幼儿创建有利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会梅. 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J]. 环球慈善, 2019, (8):1-1.
[2]覃晓柏. 浅谈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 读天下(综合), 2020(12):141-141.
[3]张雪娇. 浅谈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1):219-219.
[4]孙国慧. 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J]. 现代交际, 2020,(6):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