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表述行为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麻淑云
[导读] 基于分析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表述行为培养。主要通过幼儿教师创造语言情境

        麻淑云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职业技术学校 532800
        【摘要】
        基于分析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表述行为培养。主要通过幼儿教师创造语言情境,营造交谈氛围;展开表述训练,加强口语表达;借助童话故事,刺激语言表述三种培养途径,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词汇量,逐渐掌握语言的表述规律与技巧,以此来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述行为与习惯,促使幼儿更好的与人进行语言交际,能够说清楚表达的内容,准确的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从而确保幼儿的语言表述更加流畅、完整。
【关键词】语言教育                表述行为                         培养策略
         由于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同,其表述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说,有的幼儿善于表达,而有的幼儿却不善言辞,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或者有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少言寡语,但是自由交流却是侃侃而谈等等。以上种种行为足以可见,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对幼儿的表述行为培养是十分的关键,以便幼儿在与人交流中带有礼貌,并有逻辑性的说清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或需要,以此来强化幼儿的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水平。
一、创造语言情境,营造交谈氛围
由于人际交往往往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展开双方或多人的互动。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想要培养幼儿的表述行为,幼儿教师就要为幼儿创设出良好的语言情境,来营造出语言交谈的氛围,以此来激发起幼儿的表述欲望,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水平,以此来帮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表述行为与习惯。
(一)师幼互动
在日常的语言教育之中,幼儿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幼儿的互动活动,比如游戏、劳动等等,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1】。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与幼儿展开平等、和谐的交流,给予幼儿更加舒适的感受,促使幼儿能够自然、随的与教师沟通,以此来改变以往幼儿教师讲、幼儿被动听的局面。尤其是在交谈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要注意角色的变换,要既有说,也有听,确保幼儿有自主的言语活动。同时幼儿教师为幼儿传授日常的文明用语,例如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与老师、家长及长辈说话时要用“您”,多说谢谢、不客气等等,从而逐渐强化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二)幼幼互动
因为幼儿之间的年龄相仿,且认知水平、语言能力比较相近,所以彼此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方便、投入。因此,幼儿教师就可以为幼儿之间的交际创设情境,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去引导幼儿展开积极的交流与探讨,自主选择角色加以演绎,在表演过程中让幼儿能够用说、问、议与评等方式,去调整自己的语言,同时激发幼儿的语言思维,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语言水平。


二、展开表述训练,加强口语表达
对于幼儿的表述行为,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过程,这与幼儿的情感、思维及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幼儿教师就要加强对幼儿的表述训练,为幼儿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语言活动,去强化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扩展幼儿的经验,以此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2】。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每天的晨间活动,融入“天气预报”的活动,每天选定一名幼儿根据前一天晚上的电视播放、早上的报纸或广播等,去了解今日的天气情况,为全班幼儿播放当日的天气情况,促使幼儿有逻辑、有层次的说清楚,让幼儿每天轮流播报,以便幼儿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表述情况,如若出现语言表达不清、语序混乱等幼儿,教师帮助其整理好当日的天气预报资料,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
或者,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新闻报道”的活动,引导幼儿根据电视中的新闻报道方式,对全班幼儿交流所看到、听到的内容,也就相当于幼儿将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复述一遍。而正是在复述过程之中,才能进一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幼儿能够有效的表述出新闻报道内容,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促使幼儿在表述中去灵活、合理的运用语言,这对幼儿的今后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借助童话故事,刺激语言表述
通常幼儿时期的他们,对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喜欢将小动物想象成“人”,同时对虚幻与现实缺乏一定的辨别力。也就是说,童话故事中的小猫、小狗对话,小凳子走路等等,幼儿都会将其当作真人真事,并且听的津津有味。同时童话语言符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口语较多,加之句子结构简短、篇幅小,主题清晰明了,易于幼儿的接受,以便幼儿模仿【3】。因此,幼儿教师就可以借助童话故事,去刺激幼儿的语言表述,引导幼儿去学习童话故事中人物的表述行为,以此来增强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童话故事,进行口语化、形象化的加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去适当的增加一些象声词,比如河水“哗啦啦”的流淌;小鸟“叽叽喳喳”的叫;风“呼呼”的刮等等,以此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水平,以便幼儿的表述更加丰富、生动。由此一来,幼儿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某一种句式的特点与规律,促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表述习惯,促进幼儿的语言素养得以有效的提升。而在此过程之中,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表扬与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起语言表述的自信,在今后与人交际中敢说,善说,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与观点,可以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从而更好的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语言教育中表述行为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方法去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感受,同时描述好简单的事物或事情的发展过程,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语言水平。通过幼儿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教育活动,加强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训练,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促使幼儿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技能,能够有逻辑的讲述自己的思路,去创造性的运用语言,从而确保幼儿能够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德吉普尺. 浅论语言教学中幼儿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11):P.1-1.
【2】周金霞. 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39):10.
【3】孙宝宝. 浅谈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8):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