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柱
商丘市回民中学 4760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摆脱应试教育的限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高中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能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还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高中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以随机抽样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炼出其中有关随机抽样的数学问题,并将其合理安排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激发高中生学习随机抽样知识的积极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电视剧,并列举出四个电视剧,再问学生其中那部电视剧的收视率最高,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并请两位学生讲解自己的答案及依据。通过引入生活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引出随机抽样知识概念,并着重讲解随机抽样的计算方法及使用条件,引导学生对电视剧收视率进行计算。教师可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其对随机抽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理解错误,还可让学生思考用到随机抽样知识的生活问题,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培养。
二、合理安排数学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数学课前预习,科学设计预习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应合理布置课前预习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基本的掌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五道具体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加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空间几何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应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课前预习环节合理设计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空间几何知识,加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高中数学课堂预习环节,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空间立体几何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说出生活中的立体几何的形状,并让学生以课本中的定义以及知识点为依据对空间立体几何进行详细描述,使学生初步掌握重点内容。
教师可再让学生依据所找出的具体立体几何事物制作缩小比例的模型,并将其作为现实参照物对空间几何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对空间立体几何认知上的偏差。通过合理安排课前预习环节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动手实践制作模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三、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减少讲解时间,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有效消化吸收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掌握数学知识。在总结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再留给十分钟让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将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清思路,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使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升。教师还可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作为讲课人讲解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本知识。教师可通过学生讲解对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解决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使学生掌握更好的解题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以直线与方程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应指导学生将图形和代数知识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绘制直线与方程的思维导图,再学生围绕直线与方程知识内容进行讨论,使学生发现学生中忽略的部分,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完成讨论环节后,教师可请两位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思路,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地掌握。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出来,合理安排数学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士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1):107-108.
[2]许凤娟.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31.
[3]张丽敏.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数码设计,2017,6(1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