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冀彩霞
[导读] 数学思维是从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产生并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理念,

        冀彩霞
        洛南县永丰镇白洛小学  陕西商洛 726100

        摘要: 数学思维是从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产生并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理念,对学生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时期学生思维较活跃,实际学习经验却不足,因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不少“弯路”。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要自觉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进行积极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引言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性的学科,在教学中形象化处理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应结合教育发展的步伐以及学生当前阶段的认知特点,通过营造教学情境、设置引导问题等方式来启发学生,使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思维能力。
1深化概念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教师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深入地理解思考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掌握问题中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实质,从而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通过深化概念教学,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训练学生思维。一方面,要适时指引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加深其对概念内涵的理解。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单元知识点往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既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和内在联系,把有关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其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所在,以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其中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的内涵及计算方式,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而由学生自主探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由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是正方形边长相等,故而学生很快得出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是( 边长+边长) ×2,即边长×4,由此使学生了解到长方形周长与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关联及差异所在,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印象,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和形成相关概念,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之后,为强化概念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除量化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型之外,还应抓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对一些题型的变通性设计,来引导学生强化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科学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情境对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创设情境是和学生进行交流、谈话、提问和实践的过程,教师提出一些情境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
        如在统计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先以话题导入课程,如询问学生最喜欢什么节目(此时学生会快速回答自己喜欢的节目)。接着引导学生:为了清楚地了解同学们喜欢的节目,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数据记录和整理。教师先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画“正”的方法进行统计,然后借助“正”字引导学生画出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在画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重点把握数据和图形之间的联系,根据调查结果绘出完整的统计图表。在学生完成图表后,再让学生观察此种统计方法有什么特点。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等。

科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和统计表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建立联系,利用数据形象地反映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教学方式,构建数学思维框架
        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改变了过去以教会学生做题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框架,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如开展观察法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图形或图片,发展形象化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几条不同的高?”学生依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很快能找出两条高,但是有一条要将底边延长后才能得到,学生对此有些疑惑。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回忆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并判定自己画的高是否正确,指导学生将底边延长画出平行四边形完整的高。再如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疑难问题可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教学,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出计算题目“125×24”,通常学生看到题目后会直接列出竖式进行计算,这样就把这道题的计算变得比较复杂。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如125和8的积是1000(运用综合分析法),而24是由3个8组成(运用综合分析法后进行分析),所以此题目可以写成“125×8×3”,如此就能快速得出答案。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爱游戏,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加之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应用型学科,学生很难从抽象的讲解中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容易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动手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 “同学们都认识三角形吧,那么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呢? 大家知道吗?”通过课前提问,先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悬念,然后再指导学生分别画出不同的三角形来,并用自己的方式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把自己画的三角形剪出来,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也剪了出来,并把这三个角合成了一条直线,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也有的学生则运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了自己画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180 度左右,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有趣的动手实践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提高老师教学质量。但是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老师需改变课堂主体的地位,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根据学生心理、学习情况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长对某一事物集中度的时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科普童话,2020(09):30.
[2]常纪青.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07):71-72.
[3]刘国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天津教育,2020(07):79-80.
[4]郑明安.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123.
[5]张传军.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天津教育,2020(03):73-74.
作者简介:
作者:冀彩霞,女,(1970,9)汉族,陕西商洛人。陕西商洛洛南县白洛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