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松鑫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汕头 515155
摘要:针对当前的中职学校来讲,为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价值和教书育人职能,必须要做好理论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当前的多媒体融合环境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需要向现代化方向转型,因此本文便是建立在微课的基础上,综合理念转型、理论宣传以及综合实践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质量,同时打造智能化的微课德育创新体系。
关键词:微课;中职德育;模式
在当前中职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其对德育理念的理解能力,利用微课打造动态性的工作体系已经成为了关键话题,同时也是转化传统德育工作模式缺陷的重要研究策略。而为了提升微课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解析。
1、利用微课作为强化工作主体的创新理念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性工作体系,是建立在立德树人基础上打造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度,但是,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师资团队以及教务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积极性有限,受限于传统的教学体系,他们对于当前的德育工作优化模式理解程度不高,而为了转化这样的现状,就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学生主体以及人员主体落实创新[1],这种创新不应该依旧沿用传统的理论培训模式,可以结合当前的现代生活变化情况进行现代化改革。
例如进一步强化微课在工作主体创新理念培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微课并不仅仅在教学中具有应用价值,在日常的工作体系创新中也有极强的影响力,利用微课来打造重点的思政理念传承体系,制作小视频、培训方案、德育工作框架等,通过多媒体软件或者平台发送给教职人员。可以在其中标明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体现状,整体社会德育发展需求,在落实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同时也要传播党和国家先进的政策体系,让教务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能够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可以结合不同的工作群体进行针对性分析,例如针对教务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宣传出发点要建立在后勤保障以及基础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优化,针对一线教师来讲,要结合当前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以及需求进行创新,进一步丰富微课资源的内容和形式,让微课成为渗透到教务工作者生活中的一种引导性工具,才能够辅助教务工作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落实理念体系的创新。
2、通过微课改变传统的德育理论宣传模式
当前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人格和主观意识,对于常规的德育管理和理念传输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他们又正处在对于外界知识具有极强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落实完善健康的德育工作,是确保中职生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任务[2]。但是,德育工作和实际的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学生不愿意接受理论知识传输,对于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存在抗拒情况,那么为了转变这种矛盾就必须要从理论传输的形式和内容角度进行优化创新。
例如可以利用微课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工具,微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动图、音频,对于这些新奇的信息元素,他们的接受程度以及好奇心更重,而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这些元素中之后,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传统生硬刻板的传输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自然能够提升其探究欲望,可以将德育工作的开展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主动进行探索的交流模式。
3、利用微课构建多功能的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是学校落实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对德育理念理解程度的关键环节,德育工作的开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这种实践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开展文化活动,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了解德育观念,并且将这种观念与自身的主观思想相结合,影响自身的行为,从而达成精神文明塑造的目的,针对当前中职生的实际行为模式来看他们,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和个性化。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该年龄段的学生善于模仿,但是这种模仿又要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因此追求特立独行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那么工作人员便可以利用这种行为习惯来开展微课德育活动。
例如可以直接为学生下达活动主题,让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自由的组成小组,每一组的学生利用拍摄短视频的方式,完成一个作品,作品的内容要服务于主题,但是形式必须要保证多样化,要突出本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3],这种良性竞争的方式能够在第一时间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建立在个性化和趋同性的基础上,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着某一个德育主题思想进行活动,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其的理解程度和掌控程度。而利用短视频,最终进行成果展示和评比,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德育活动的开展符合当前现代化教学工作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需求。
结束语:
微课是建立在互联网以及终端设备的基础上打造的信息化工具,微课可以作为一种模式,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微课的加入能够转化传统工作体系的枯燥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具有极强灵活性的活动平台和活动方案。相关人员要合理的规划微课的介入时间点,利用微课来转化理念、传播理论、组建活动、实现创新、突出重点、拓展视野,才能够真正辅助学生提升德育认知和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 陆清丽.中职德育微课要恰当处理"小"与"大"的关系[J].发现,2017,(12):93.
[2] 储海平,王祖凤.关于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微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24):81-84.
[3] 吕晓婷.中职“德育微课”的内涵特点及设计开发[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6):56-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