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卢顺红
[导读] 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
        卢顺红
        惠州市惠东县平山青云小学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在各小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积极探究德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高效策略,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教学目标
        引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小学生年龄比较小,道德品质还处于形成阶段,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体验教育、渗透教育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在课堂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使书本上晦涩难懂的书本知识“动”起来,做到书本知识的社会化实践,将课堂上抽象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可视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触摸社会。这里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是除了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外,还要在知识的引领下修正个人品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笔者根据下堂课知识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承担部分备课工作”,引导学生在课下运用各种手段搜索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并从中融入个人观点,并用个人的理解来进行课堂陈述。这种做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给予学生锻炼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模式将书本知识“删繁就简”,改善了传统课堂中因为知识点过于抽象而引起学生不易理解的现象,是一种值得在课堂中普及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2开展教学活动,传递德育理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时,仅靠课堂上的提及是远远不够的。小学教师在小学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只有一部分是可以被学生吸收的,还有一部分便没有起到丝毫效果。由此推知,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只单一地将课本内容复述给学生,学生不仅吸收不完全,久而久之,还会失去对课堂内容的学习热情,甚至厌恶上课。以这种方法教学,尚且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再简单地将德育加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在教学的同时,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实践当中,能够让小学生亲自体会课程内容的含义;同时,教师借助教学活动引入德育,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让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好地完成。例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这一内容时,教师向学生讲解不排队的后果(会阻碍原本计划的正常进行、会扰乱社会秩序、会败坏社会风气等),但学生在自己做事时仍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这样一来,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都成了无用功。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大家排好队”一节内容时,可以首先提问,让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认为排队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排队的原则,然后再引导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通,让他们能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或者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春游,让他们依据排队原则依次排队,在春游过程中再依据实际情况向他们传授更多的德育知识。例如可以向他们提这样的问题:当在公众场合中自己在排队,有老奶奶在自己身后排队,那么这时要不要让老奶奶插队?让他们思考在这中间该如何进行选择。这既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可以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事件处理中真正实现从德出发。


        3优化规范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小学德育工作,基础与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学校的管理层应该认真负起责任,总体规划与部署德育教育教学,通过优化和规范德育课程的设置,引领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教学。规范化设置德育教育课程能够为教育管理提供方便,学校应该规定不许任何课程挤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间,并加大相关考核评价,将道德与法治学习和实践状况纳入到学生综合考评中。在德育课程的整体内容设置上,应该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由浅到深地开展,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教学,让不同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教育,小学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当前社会上违法犯罪事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以此学校管理层应该将法治教育充分重视起来,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非凡。关于总体的法治教育规划,学校可以结合法治基础内涵、宪法与常见法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和国家利益、法律保护我们成长、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等内容,融入到各年级的德育教育教学规划中,通过分层推进和纵向衔接的方式更好地构建小学法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启发小学生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等,更好地引导小学生遵守规则,实现法律育人的独特功能,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地推动学校整体的德育工作进展,使小学生从小便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法治精神。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使学生发展成为高素养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教学内容,能够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强化对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准则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结合德育教育进行教学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树立融入实践的教学思想,在考虑到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恰当的实践学习活动,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习过程,带领学生体验、感悟实践学习的过程,以此来实现知情意行的学习效果,这样有利于教师提升学生在优秀道德品质方面的践行力。例如,在讲解《公共生活靠大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内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现实生活场景”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交通场所—火车站”“文化娱乐场所—电影院”“体育场所—体育馆”“购物场所—商场”等生活场景中进行实践学习,践行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行为。以“购物场所—商场”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践行有序结付商品款项、有序上下楼梯等行为。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向学校的其他同学或者自己的家长宣讲文明行为思想,如劝改学校其他同学乱扔垃圾的行为,向家长宣讲文明礼让、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在公共场所大声交谈的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要及时地去了解小学生的身心情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明星.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法治教育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0(05):26-27.
        [2]黄慧玲.“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适性课堂”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29-130,140.
        [3]潘新意.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9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