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综合高中 山东 禹城 251200
摘要:新高考实施文理不分科,高考中的高中数学试卷以原理科学习内容为基础,在形式与内容上有所增加或者删减。为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更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应当结合教材、题型、分值与考点趋势的变化,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结合传统文化创设情景、融合现实热点指导探究、做好课后相关归纳总结等,以此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随着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各省市区与直辖市的高考高中数学考题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在新高考背景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结合新高考题型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认识到新高考高中数学的考题在内容、形式与容量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应当明确相关变化,审视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根据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确定更加完善的课堂教学目标,收集与整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参与到数学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中,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题型相关变化
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新高考高中数学题型的相关变化,以此才能更好引入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创设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好构建高效课堂。根据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新高考高中数学的变化有:删除了立体几何三视图、简单线性规划、程序框图三个简单内容,删除了极坐标和参数方程或不等式的选做题;增加了概率统计相关的实际应用题;降低了计数原理、解析几何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位置关系的难度[1]。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的总体变化不大,只是将不等式的内容提前到高一上学习,有利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高一下的数列和高二上的立体几何对调,并增加了复数知识。在具体的高考高中数学题型上,去掉了选做题,增加了多选题,填空题不变,这样的调整让高考试卷更加科学与灵活,让单个选择题分值降低,保障了得分率。在题型方面也有所创新,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关注民生热点时间、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二、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对策
(一)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根据新高考高中数学题型的相关变化,以及结合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关于“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运用能够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等教育理念,新时期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2]。教师可以结合高中数学的相关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设计与制作相应的预习学案,在学案中包含有学习目标、情景问题、学习资料与简单练习题等,将其提前发放给学生,可以要求学生据此预习,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人教B版必修一的“不等式及其性质”,教师首先需要本课数(式)的大小比较、不等式的性质两个考点,明确学习目标有:运用作差法比较两数或式的大小,学习不等式性质,并运用其证明不等式或解决范围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方面的核心素养。教师本课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将以下类似内容融入到预习学案中:一是以上相关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据此自主预习本课;二是相关思考问题,比如:怎样比较两实数大小?不等式性质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推论?三是关于不等式性质的总结与点拨,以及简单的选择填空题。
比如:若x<1,M=x2+x,N=4x-2,那么M和N大小关系是?教师通过创设类似的预习学案,有利于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熟悉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二)结合传统文化创设情景
新高考高中数学相关题型有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可以看出在高考数学中更加重视融合传统文化,这符合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好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基调。在高中数学新课教学中,为快速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引入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生动问题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3]。
例如,人教B版的必修四“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实际操作、思考论证等,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相关性质及其判断方法,进而推导出“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那么两平面垂直”等判定定理。结合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融合传统文化的问题情景,比如:日晷是我国古代测定时间的工具,原理是利用和日晷面垂直的日晷针投射于日晷面的影子;如果地球是一个球心为O的球体,地球一点A纬度是OA和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的角,点A的水平面是过点A且和OA垂直平面,点A处放日晷,如果日晷面和赤道所处平面是平行的,点A纬度是40°N,那么点A所处水平面和日晷针所成角是多少?选项有20°、40°、50°、90°,在让学生解答此题时,教师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并进行相关点拨,给出答案为40°,留下悬念实施本课教学。
(三)融合现实热点指导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更好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前的数学课程知识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完成基础知识之后,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引入一些相关的高考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例如,在人教B版的必修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章节教学完成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本章节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之相关的、融合当前热点事件的高考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解答。比如可以引入2020年海南卷的高考数学试题,这道题是借用新冠肺炎的生物学属性,问在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增加1倍所需时间约为多少天(ln2≈0.69)?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答此题,最后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结果是1.8天。
(四)做好课后相关归纳总结
课后总结对于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完成课堂基础知识之后,通过运用电子课件、思维导图和微课视频等资源,将数学课程的定理、推论、算法等内容归纳总结,以及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布置一些课后任务,以此更好完善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例如,人教B版的必修四的“立体几何初步”的章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空间几何体、平面的基本事实与推论、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列出思维导图,以及让学生自行总结重点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题型相关变化,通过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主预习,更加完善进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凸显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以此更好完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好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小春, 李建平, 李正标,等. 在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知识素养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C]//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 0.
[2]杨帆.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9):149-149.
[3]贺旭. 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知识素养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J]. 教师, 2019, 000(03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