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习题的分层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赵小叁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的更改,小学数学老师们都开始致力于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赵小叁
        贵州省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     5506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的更改,小学数学老师们都开始致力于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老师们将许多的关注点转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来,致力于从课堂教学入手,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显然,若想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话,就必须要对课堂习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文从课堂教学的时间顺序上对于课堂习题进行分析,简单的探讨了此种设计策略的优缺点,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习题;分层设计

        任何一名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会在课堂上布置一些课堂习题,课堂习题是作为新旧知识的交接线的存在,它是一个载体,能够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和接触新的知识点,并且同时温故旧的知识点。好的课堂习题能够帮助教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知识的始终。同时在做公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评委们也会着重从课堂习题的角度入手去评判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这说明课堂习题这一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是占重要比例的。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们对于书本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才能够给学生呈现出好的课堂习题。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堂习题是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那么在强调了课堂习题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去设计品质较高的课堂习题呢?
一、课堂开始阶段,为新知识点做好铺垫作用
        每一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定涉及到对旧知识点的温故和对新知识点的开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也有不同的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方式。有一些老师习惯先引出新知识点的概念,然后再配合习题的方式进行接触和讲解;也有些老师会直接与旧知识点进行结合;有一些老师会在课堂开始时讲一些相关故事,通过情景代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老师会采用问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然后再抛出一个新的想法和概念。不同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随着老师教学经验的增长,他们会逐渐摸索到一个比较适合,也能够被普遍接受的铺垫方式来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根据目前的大数据情况来看,由旧的知识点引入新知识点,这种铺垫方式是最为普遍的,也是比较实用的。在这种新旧知识点的交接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有很好的递进式学习,不会觉得新知识的输入感到突兀,也能对旧知识起到一个温故的效果[1]。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关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当中,当要教学到新的概念“米”时,可以先从身边的物体出发,从较为熟悉的厘米的概念引发米、千米等,这样与事实的存在的物体作为参照,能够使学生脑中对于新知识有清晰的概念。


二、在课堂教学中期,为学生理解新的知识内容做好框架搭建工作
        有经验的教师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都会提前做好课堂设计,会明确本次课堂教学任务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例如让学生们理解某个具体的概念和解题思路。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知识构架的导入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从最基础的概念性开始讲解。在这个逐步加深性知识输入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及时的接收到每个阶段学生给予的反馈,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决定后续讲解的速度和深度[2]。这个反馈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问答,也可以是通过学生对于课堂习题的解答情况来判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品质较好的、难度层次较为明显的课堂习题就能够很好的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接收到学生对于新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当中,第二章是讲述线和角的关系。当学生们先接触到角的知识概念时,并不能立马接受。要由线的结构而引出形成角,当学生们能够理解概念时,再向其解释角的分类。从简单到困难的知识内容的搭建,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遗漏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会造成不能理解或者接受困难的现象。
三、课堂教学末期,通过课堂习题的布置巩固好知识内容
        当一个新的内容被输出之后,教师需要及时的课堂反馈,让老师能够了解学生对于此次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有清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布置下一次课堂内容的进程[3]。所以以布置课堂习题的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尾工作,也是比较有效果的。新知识点的输出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从基本概念到实际解题,所以教师们应当要在课堂的新知识点教学结束之后,对于所有的内容给予一个综合的检测,学生们往往会在细节处的地方对于不明确的知识内容有所体现。这样的习题类型往往有多种。第一种是检测知识重点型,在众多知识点中挑出一些重点的部分进行检测,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二种是对于难点的考察,检测学生们对于较难的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以及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对这一块的知识内容加深讲解。第三类是对于知识内容的拓展延伸思考,较大概率的情况下是为了后续的知识引出做准备。
结束语
        总之,课堂习题的设计也是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和课堂水平的重要部分。好的课堂习题设计能够体现教师优良的教学水平,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内容的热情。小学数学老师能够影响学生对于数学领域的兴趣,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能够减少学生对于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的排斥感,甚至引发他们的兴趣,能够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小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习题的分层设计[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59.
[2]赵悦. 练习题中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及教学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邵良.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