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
大冶市罗家桥街道办事处华井小学 湖北省 大冶市 435100
摘要: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引进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场景作为教学背景,让这部分情境投射在教师实际的教学课程内容中,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加投入课堂的学习之中。因为,情境教学能够促使构建出更加具象化的情景,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灵动鲜活,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运用分析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和改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和创新。其中取得较明显效果的就是利用生活情境去进行教学。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减少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原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利用生活情境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运用生活情境方法,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融入教学,新的教学理念的确立,教育行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将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课本上的知识,又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因为学生年纪较小,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进行课堂教学,将枯燥的数学基础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为学生课堂学习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课堂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面积单位换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每个学生掌握单位之间的数学转换规则以及进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一些不同面积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在讲堂上进行演示操作。在演示操作之前,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些问题进行知识引入,如1平方米的正方体可以分成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体,给学生一定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其次,教师再进行演示操作。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1平方米等于几个平方分米教师还可以准备一定数量的教学工具,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究,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拼接这些教具,进一步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进行认识和理解。随后,教师在进行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换算的知识的具体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容易理数学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1】。
二、运用生活情境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早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详细讲解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点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通过一些比较生活化的章节和例子,对一些属于数理逻辑关系的抽象内容进行一些具体的抽象描述,让学生能够帮助教师指导小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这些与相关数学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须认真考虑如何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教学互动和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有效实现新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互动和日常生活,拉近广大小学生与数学基础知识的互动时间和距离,以便他们能尽快充分掌握并真正学会如何使用新的数学基础纯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讲解正方形体积和长方体积时,由于体积是由多个区域组成的立体图形,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体积时很容易与区域知识如面积发生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讲台上有粉笔的粉笔盒拿出来,然后拆开粉笔盒,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体积和面积的区别。教师讲解完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概念和公式后,不要急于给学生出应用计算题,而是在课堂上找出一些东西让学生识别体积,以此来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知不觉地将其带入情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很明显的增加【2】。
三、运用生活情境方法,激发学生知识探究热情
通常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蓬勃成长的阶段,而且在学习的发展时期,要一定程度上保持和社会的紧密练习才能更加稳健的成长。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创新教学手段,借助所开展的游戏化、探索化和体会化的生活情境,在调动学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和时空的局限性,要基于学生的思维去研究问题,要借助一些实物和信息技术呈现的手段,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认知,并且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到“加减乘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握所教学的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如下生活情景:小明去商场买东西,需要买两个肥皂、一代洗衣粉、三个塑料盆和一瓶洗发露,其中肥皂一个5元钱,洗衣粉15元钱,一个塑料盆6元,洗发露21元,小明付了100元钱,那么他支付好这些东西的物品后还能找回多少钱?在教学中创设出这种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一方面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研究动机,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3】。
结束语:
利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教育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教学生活情境化,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主动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借助所开展的探索化和体会化等的生活情境,在调动学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和时空的局限性,要基于学生的思维去研究问题,要借助一些实物和信息技术呈现的手段,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认知,并且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小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实践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0(31):85-86.
[2]慕明荣.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33):131-132.
[3]苏正.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