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汤颖
[导读] 小学音乐教育处于打基础阶段,促进学生节奏感提升,对于音乐综合素质发展有促进性

        汤颖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处于打基础阶段,促进学生节奏感提升,对于音乐综合素质发展有促进性。所以,音乐教育需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创新节奏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进行节奏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节奏感,辅助其更好地理解音乐,为音乐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本文以小学音乐教育为分析和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节奏教学,概括这个部分教学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经验分享了节奏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重要作用;方法
        引言:音乐众多元素中,节奏是一个关键性元素,学生只有具备比较强的节奏感,才能更为准确的感知音乐,并有助于音乐创造力的提升,而这些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影响音乐核心素养发展。就目前音乐节奏教学而言,具有训练方式落后且单一问题,导致学生对节奏训练缺乏主动性,节奏感自然就难以提升。针对节奏教学现状,需要创新训练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节奏训练课堂,同时要确保训练形式多样化。
        一、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基础
        节奏是音乐中最为关键的元素,缺乏节奏或者是节奏不好的音乐,不但美感会大打折扣,还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欣赏价值。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力和灵魂,所以节奏训练要从小抓起,为学生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并能促进音乐潜能的开发。音乐学习中一旦节奏感增强,就能更快掌握、感知、理解音乐,自身音乐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也会增强,从这就能看出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基础。节奏是有规律的,学生节奏感变强,就能在欣赏音乐过程中,从节奏中感受体会到情感变化,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易于与音乐产生共鸣,音乐教育整体成效会提高[1]。
        (二)有助于增强乐感
        节奏是音乐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也是音乐的生命。学生在接触和学习音乐中,把握节奏能力提升,乐感就会增强,这个时候不仅具有良好的感知音乐能力,还具有准确诠释和表达音乐能力,这个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音乐能力持续提升所要具备的。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基本上都是从简单入手,逐渐提高难度,循序渐进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这个过程中学生节奏能力也会在富有层次的训练中,一步一步提升。比如在学习四二拍和四三拍中采取节奏训练的方法,教师敲鼓,学生边听边模拟声音。四二拍节奏中先说咚后说哒,四三拍采用同样的办法,先说咚紧接着是哒哒。在完成这个训练以后,师生配合下拍节奏,针对的是四二拍和四三拍,每次动作要不相同。这样节奏训练趣味性强,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感受和参与实践训练中,在提升节奏感同时增强乐感。小学生乐感变强,音乐审美情趣、鉴赏能力、想象力等都会提高。
        (三)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音乐节奏感强,对于这种律动的感知,依赖于感受和体会。面对乐曲要真正把握节奏,就必须要用心去感知音乐,包含音乐的语境,以及其中包含的情感,然后选择最为恰当与合理的节奏呈现。小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很少主动创造,究其原因是学生节奏感不强,没有掌握主要的音乐元素。音乐教学中做好节奏训练,学生节奏感、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都会提升。这些为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强有力的支持,学习不再局限于欣赏和学习音乐,而是会自己编歌词和旋律,合理确定节奏,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另外,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可更好感知音乐美,最大程度激发创造美的欲望。音乐学习中创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会觉醒和不断提升,对于学生人生发展极为关键。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方法
        (一)激发节奏训练兴趣
        节奏是音乐中最为基本的元素,无论是演唱音乐还是音乐创作,亦或者是准确把握和感知音乐,都需要良好节奏感的支撑。

小学生生活在充满节奏的世界中,除了音乐以外,大自然中很多声音都富有节奏感。节奏训练中利用生活中动物叫声、脚步声、钟表滴答声、火车鸣笛声等,引导学生模仿,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感受节奏。小学生对现实中存在事物兴趣高,拉进节奏训练与生活距离,吸引力增强,学生参与节奏训练更为主动,在积极模仿中感受节奏,这个方面的感知能力会增强,音乐节奏会越来越好[3]。另外,有趣好玩的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产生愉悦感,不仅会对节奏训练产生兴趣,还会将对节奏教学兴趣转移到音乐教育中。
        (二)运用身体律动进行训练
        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为了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对节奏感知能力,可与身体律动结合起来。身体律动给学生带来感受是最为直接的,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节奏,并在过程中明确节奏的规律。以《鼓乐传情》为例,鼓乐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比较特殊,也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在风格方面的差异,以及使其能够分辨出前后十六节奏的不同,充分掌握鼓的节奏,就要在课堂中将节奏训练和身体律动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在音乐中体会和感受节奏,最终达成节奏训练的目标。先让学生感受佤族的鼓乐风情,引导学生反复听,感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明确正是因为前后十六分节奏存在,歌曲才能动感十足,以及带给听者欢快的之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节奏训练,这个是难点,为了降低难度,增强节奏训练有趣性,可让学生按照节奏跺脚和击掌,并进行身体律动,跟着录音模仿演唱歌曲。相较于单一的节奏训练,这种方式小学生更为喜欢,参与节奏兴致前所未有的高,实践中会用心感知和探究,节奏教学成效会提高。
        (三)利用乐器击打培养节奏感
        节奏感对于音乐素养提升至关重要,与乐器存在很大的关联,节奏实际上就是乐器声音的变化,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轻重变化,另外一个是长短变化。节奏训练中利用乐器要把握一个原则,不宜太难,应当根据小学生实际接受能力,选择一些简单的乐器进行节奏训练。可选择口哨、小鼓等,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运用乐器模拟节奏,这相当于一个打节拍的过程。学生在训练中准确把握节拍强弱和快慢,也就能掌握节奏,最终乐感会在训练中变强。训练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动作训练与乐器训练共同进行,往往会取得更好节奏训练效果。这里要注意,教师必须做好指导,促使学生在用乐器进行节奏训练中,掌握节拍数、各种节拍等。
        (四)采取混合节奏训练办法
        小学音乐中节奏训练方法很多,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节奏训练方法,也可将多种训练方法混合在一起,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节奏训练兴趣,并使其在积极实践中不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素养[4]。节奏教学中可选择一些节奏感本身就很强的音乐,比如《雪绒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让学生边唱边身体律动,通过音乐本身和动作体会节奏。另外,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可将舞蹈、乐器、歌曲等共同融入到节奏训练中。可让学生根据音乐编排舞台剧,在过程中要配上乐器演奏,节奏需要和跳舞的动作一致,并要让学生边跳边哼唱。混合式节奏训练对于学生吸引力更大,小学生都能积极加入到训练之中,最终不仅能提高节奏训练成效,也能促进音乐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包含的众多要素中,节奏是最为重要的,通常将其成为音乐的生命和灵魂。学生想要学好音乐,以及提高乐感和创造力、鉴赏能力等,都需要良好的节奏感。所以,本文结合音乐教育经验,在对节奏教学重要作用进行概括同时,提供了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节奏训练策略。
        参考文献
        [1]黄芳莉.浅谈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 2020(08):149,151.
        [2]李晓玲.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 2020(08):159-160.
        [3]刘玉婷.浅谈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天下(综合), 2019(26):260.
        [4]赵立艳.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读与写:上,下旬, 2016(21):291-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