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鲁正海
[导读]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师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鲁正海
        云南省禄丰县第一中学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651299
   

        摘要:在高中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师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学实践水平,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计算机教学课堂。因此,在进行教学研究过程,本文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总结了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课堂运用水平的途径,希望分析能全面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
        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任务,提高了计算机自主学习水平,利于加强高中计算机教学质量。因此,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的进行教学分析,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介绍
顾名思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即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科学化的任务,积极展开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得学生最大化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以任务为核心走向,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探究精神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建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并且在回答完毕后做好相应的总结,提升其学习的经验。在任务学习与完成的整个流程之中,学生会因为克服巨大的困难得到提升,因此能够收获良好的成就感,帮助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非常契合高中计算机的教学需求,教师要将其灵活运用,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欲望不断激发,帮助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任务驱动法的具体优势
2.1提高学生兴趣
伴随我国信息化科技力量的持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产品之一,所以学生不仅对计算机没有陌生感,还会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但客观问题在于,学生大多是用计算机进行娱乐,缺乏计算机知识的积累。所以,利用任务驱动法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极大的热情去学习知识的难点、问题,帮助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效,并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2.2激发创新精神
对高中学生而言,尤其是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式地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势必会感到一定程度上的乏味和无趣。而对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工作而言,由于有一个清晰、稳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学生能够更有目的性的执行学习工作,长久之下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促进作用,不仅主动展开学习思考,还会加强后续课后的实践操作。
        三、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3.1利用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从过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欲望,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针对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样,教师也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爱好,将教学的方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要使用更为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入教学,包括采用动画、PPT等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力求最大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

如教师讲解到“Word图文排版”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任务设定为“制作一张精美的卡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审美特点设计一张别具一格的卡片,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高,而在设计卡片的时候,学生也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背景和图片风格,从而设计出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分别设计完成后,教师也要利用好播放的功能,使用多媒体将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一一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任务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也要将课程内容分散成为几个节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得到提升和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价值。
3.2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水平
小组合作,是高中计算机课程中任务驱动法常用的教育策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首先能够进一步活跃自己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学生自身的家庭以及学习能力的客观差距,导致每一位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存在区分。针对课程难度较大的重点学习内容而言,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助力学生之间加强协作,实现资源的共同交互和分享,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应当尽量保证学习小组之间能力较为平均,并分配好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价值。例如,针对课程《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内容之中,该模块是整个计算机课程的重点,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乃至踏入社会岗位实践都有极大的价值。为了更好执行教学,教师可布置如下的教学任务,教师给出一张近期的成绩单,但其中出现顺序颠倒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分组进行充分排序。例如,可将表格以学生成绩为核心,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组合,并且要求高亮筛选出成绩在良好以上的图形。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表格内的数据进行统计,制作专门的扇形结构图。由此可见,小组的教学方法,更契合任务驱动的模式,使得学生能够避免出现学习不到位,或者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调整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3.3利用交流结束学习任务
为了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除了要做好引导者、教育者以外,在平日还需要为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得学生学习成效提升。通常情况下,计算机作为一门相对较为开放、活泼的课程,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有着良好的关系,教师也要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展开积极主动的活跃交流,从而了解到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想法,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定向的调整和优化,帮助跨域学生、教师之间的鸿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利用好任务驱动法的各项优势,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在学习完一节课程后,会对整个知识体系的难点、重点出现陌生、领悟不到位的情况,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练习和回顾,难以第一时间将其反馈出现。而任务驱动法的内容,则系统性地布置了教学任务,创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回顾自己的学习知识点,找出自己还没理解的内容,加强与教师的探讨提升学习成效。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已经对“word文档”编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由于刚刚接触这一模块的内容,很容易对文档编辑中的细节操作、技巧产生陌生感,在课后很容易出现快速遗忘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下课之前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对这个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要求学生现场操作如何另存文档、插入表格以及设置段落等,并就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以加深其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也要注重把控好任务驱动法的教学难度,对课程任务内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如果难度过大则需要适度调整,确保任务驱动法发挥最佳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得到学习提高,形成良性学习循环。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本文结合高中计算机教学内容,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实践运用途径,作为新时期高中计算机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重视创新教学形式,科学的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全面提高任务驱动教学应用水平,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60):149.
[2]黄为清.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计算机教学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8(10):12.
[3]韩洋.任务驱动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构建探析[J].新课程(下),2018(10):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