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以在甬高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张琪 叶映杰
[导读]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张琪 叶映杰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宁波市315100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状况非常重要,本文以在甬14所高校为例,针对学校现有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实地考察、问卷调研,深入分析在甬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与在甬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通过大量文献研究,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高校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思路与举措,为当前做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国家安全;大学生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进一步丰富了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影响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底线要求是安全发展,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作为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要求我们必须把扎实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作为常抓不懈的一项战略[2]。面对后疫情时代诡谲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无孔不入的渗透、策反,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成为当务之急[3]。
        一、后疫情时代国家安全教育新内涵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
        后疫情时代是指国内抗击新冠病毒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正加快恢复的时期。疫情不可避免的给全球带来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欧美为绝对中心的世界秩序正在慢慢坍塌了,世界地缘经济与政治重心开始“东升西降”,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不仅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与时俱进,而且更加全面地筑起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防线,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整体规划设计国家安全教育,进一步明确地方和学校的教育责任。指导纲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系统设计大中小各学段育人目标和学习内容,突出启蒙、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层次递进要求;强调全领域、全学段覆盖,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宏观要求分领域全面阐述,将核心要义具体化细化为可理解、可实施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提出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保障要求,确保“有人管”“有人教”“有载体”。指导纲要对实施途径和考试评价提出明确要求,以确保国家安全教育落地[3]。
        二、现阶段在甬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高校中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案件时有发生,通过网络、媒体等了解到,一些境外情报机构将国内高校学生列为间谍谋策反目标,以各种手段诱使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为其搜集、传递和分析情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状况非常重要。为获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调查对象以宁波市各高校学生, 截止到数据分析时,共得到有效问卷404份,问卷设计了22个选择题,其中2个多选题,20个单选题,2个主观论述题。同时召开抽样学生座谈会,主要从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以及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成效三个方面展开调研[4]。
        (一)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基本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化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4%的学生知道有《国家安全法》,但不熟悉;80.9%听说过总体国家安全观,但是不了解;在被问到“哪一天是我国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时,只有48.3%的学生选择4月15日,另有12%的学生选择别的日子,有38.1%的学生直接选择不知道;只有13.37%的学生在业余时间经常与同学、朋友谈论国家安全相关问题,80.5%的学生偶尔谈论;在被问及“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您认为这会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影响吗?”的问题时,55.2%的学生选择有一点影响,15.4%的学生选择没有影响,7.5%的学生不清楚。从以上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停留在概念上的基本认知,对国家安全内涵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比较片面,缺乏深入了解。
        (二)维护国家安全的情感责任意识较强,但行动缺乏导向
        调查显示,98.5%的学生认为所有中国公民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79.7%的学生愿意为维护国家安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更有48.8%的学生无条件同意牺牲个人利益参与维护国家安全;有88.4%的学生坚决抵制并举报网上发布诋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有95.8%的学生在“发现有人危害国家安全时”选择报警,在被问到“国外有人给您酬金希望帮他拍摄几张内部保密的照片”时,38.4%的学生选择“坚决拒绝,严词斥责”,48.1%的学生选择报警。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思想上具有强烈的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明显的正义感,甚至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思想和行为严重排斥,从内心深处重视国家安全。但在座谈调研中,被问及“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如何更好地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时,大部分学生回答“没思考过”或者“不清楚”,个别学生回答“好好学习”,并且在被问到“您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如何”时,40.1%的学生选择“比较乐观”,说明大学生在实际学习工作中,有意无意地忽视国家安全问题的真实存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选择方面,表现出困惑情绪,行动缺乏导向性。


        (三)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比较重视,但形式单一
        通过问卷分析,在“所在学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否重视?”的问题上,38.9%的学生选择“非常重视”,45.8%的学生选择“比较重视”;在“所在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的问题上,33.9%的学生选择“很好”,40.4%的学生选择“比较好”,可以看出,高校在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上是比较重视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座谈和调研发现,在甬高校均未单独或者系统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学生获取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政教师上课时的专题理论宣讲和每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展板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特别缺乏人人关注并时刻探讨的氛围,问卷调研显示,90.9%的学生希望学校能专门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座谈会上,学生希望通过校园广播剧、社团、辩论赛、演讲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形成人人时时关注国家安全,提升大学生民族责任感。
        三、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对策分析
        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安全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国家和社会现实需求为参照,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教育各项部署,有计划、有重点、针对性的做好相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力[5]。
        (一)密切关注后疫情时代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国家和制度都受到一定的挑战,显露出不同社会制度在应对突发安全事件时的优势、长处、短板、弱项。其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无疑是当代主流思想最热话题,也激发了青少年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但在疫情防控期间,仍然夹杂着各类声音,混淆视听、扰乱舆论[6]。大学是人生思想价值观逐渐成形并走向稳固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正确树立思想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评判标准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关注涉疫舆情复杂性,抓住积极主流思想引领,突出思想价值观教育,通过新媒体等守好舆论阵地,培养大学生理性、成熟的爱国情怀,坚定政治立场,增强“四个自信”,通过宣扬医护人员等疫情中奋战一线人员的感人事迹,引导大学生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抓住学生安全健康信息报送的契机,拒绝“瞒报、迟报、不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直面疫情中的热点话题,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主流价值相融合,树立积极的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
        (二)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完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持续加强“大思政”课程建设,依托校内相关教学科研机构,开设不少于1学分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抓手,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丰富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思政课程关键作用。公共基础课及相关专业课,则要结合本学科本专业特点,将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和要求,纳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各学科专业教师结合学科专业领域特点,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安全问题,着力强化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强化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建立完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考核体系,将形势政策课、军训、开学第一课等有机结合,分层分类设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以课程建设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行动自觉,课程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使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强化责任担当[7]。
        (三)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深化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思政课重要教学内容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基于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党员教师队伍。高校首先必须重点培养和选拔一批专精国家安全教育的党员师资队伍,积极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构筑良好制度环境,优化师资队伍发展平台,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授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建立健全合理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要发挥好辅导员的育人功能,注重辅导员在与学生日常相处过程中的渗透作用,将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言行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
        (四)充分发挥第二、第三课堂联动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要充分发挥第二、第三课堂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途径的联动作用,搭建成熟的实践平台 ,组织讲座、参观、调研、访谈、体验式实践活动等方式,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各领域,确定综合性或特定领域的主题,通过案例分析、演讲比赛、辩论赛、线上讨论、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形式,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增强国家安全法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国家安全真正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田杰昌.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党管保密工作思路探究.保密工作,2020,2:103-104
        [2]黄晓波.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的路径探析.教育管理,2017:102-103
        [3]赵庆寺.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理念逻辑与路径.实践研究,2019.7:99-105
        [4]卞禹臣.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科教论坛,2019.8:17-18
        [5]苏艳霞.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探究.中国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学报,2020:229-230
        [6]袁莉.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2:109-110
        [7] 郭继红.新冠疫情下思政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思考.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9(22):64-67
        [8] 钟厚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加强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路径探析.高校后勤研究,2019.19:46-48
        
        
        作者简介:
        张琪,女,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担任7年辅导员、3年机要秘书工作,有着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国家安全保密工作经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