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正确倾听孩子的表达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刘凡琦
[导读]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的言语指令,

        刘凡琦
        云南省昆明市第二幼儿园莲花分园    650000
        [摘要]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其实,倾听孩子的语言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与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学会倾听,不只是听其行,还要倾听孩子的要求,激发孩子的表达愿望,要学会接纳,表现出亲和力,学会欣赏,学会敞亮,从心底敞开自己,向孩子敞开心扉,师生有了真正的对话交流,准确的理解互动,一切教育活动都变得简单了。
[关键词]   倾听、敞开、兴趣、丰富、耐心
        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倾听幼儿的心声。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倾听是人类的本能,人通过倾听来接受外界的信息,通过倾听来了解这个世界。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说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这是幼儿教师日常教学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儿童获得语言后,就能用语言与周围的人交流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接受他人的委托和劝告表达个人的请求和述说个人的经历等,这便是所谓言语活动。言语活动包括接受和表达两个方面,积极主动地表达语言,表达思想,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要让幼儿表达,就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听的环境,但是这方面却容易被忽略。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幼儿表达的主要倾听者。但在现实中,许多老师缺乏倾听意识,倾听不够,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口语表达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幼儿说的兴趣,阻碍了幼儿口语的发展。
孩子非常关心老师对自己是否重视是否喜欢,他们常常会为了老师摸一下头、老师表扬等等而高兴,在幼儿园里,幼儿最关心的是老师是否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表达,老师倾听的姿势、神态、回答都影响着幼儿的情绪甚至是一生,但大多数老师不会正确对待幼儿的倾听,甚至有的老师不会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造成老师倾听不够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没时间,幼儿园班级人数多,老师忙于照看许多孩子,忽视了倾听孩子的话语。二是不想听,很累,不想让孩子来烦自己;还有一种情况,当孩子犯了错误,想申辩时,老师往往由于生气,不愿意倾听孩子的申辩;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为了“有效”管教孩子,压制孩子说话。三是传统的说教和照顾模式。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仍然困在说教模式中,以老师讲为主,很少让幼儿主动活动,幼儿没有主动活动和探讨,一般也就没有什么要表达的了;或是上课所提问题答案单一,使幼儿缺少表达的机会。在生活上,幼儿也很少自我服务,老师对幼儿的一日生活照顾太周到,使幼儿经常不需要说话便可以满足要求,自然也不需要倾听了。
        
一、在倾听中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当孩子见到了美好的事物,他会兴奋的告诉老师,这时,教师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教师也要耐心地听完,哪怕他已经向你讲过好几遍,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教师倾诉,教师不要不耐烦,要让孩子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老师重视他。教师要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挥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支持每一个孩子的努力,鼓励每一个孩子的自信,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和孩子们交流,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不妨:我们身体低一点,声音小一点,距离近一点,道理浅一点;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最耐心和老实地作出回答。

点一盏健康之灯,为幼儿一生奠定基础;点一盏阅读之灯,为幼儿一生厚实底蕴;点一盏学习之灯,为幼儿一生启智明慧;点一盏发展之灯,为幼儿成长指明方向。二、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完,完整、丰富、准确地表达有关意思        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加长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孩子说:“图片上有小鸟。”老师应答应:“图片上有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同样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这样,既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日子久了,孩子便能学会讲完整的话。我们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愿意向教师倾诉。当孩子见到了美好的事物,他会兴奋的告诉老师,这时,教师要尽可能让孩子毫无顾及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对孩子来说,有人听他讲就足够了。教师要理解孩子,首先应尊重孩子的感受,接受和认可孩子的情绪情感,而不是否认和拒绝。孩子叙说时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你也要耐心地听完,哪怕他已经向你讲过好几遍,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对待孩子那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教师要让他通过诉说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其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有时当孩子发泄完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后,教师应抱抱他或拍拍他,让他感到老师很重视他,这种安慰比你给他讲道理要好。三、对孩子的错误表达要耐心地倾听,不讥笑孩子,并巧妙地给予纠正        当孩子答错问题时,老师要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次”,用足够耐心引导孩子多想多说,而不能打断、制止孩子的话语。另外,每个班都会有口齿不清的孩子,他们有的甚至口吃,对此,老师不能取笑,而要耐心地听清楚,并与其交流,让他倾听老师的话,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的发音,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四、做出听的姿势,强化听的感受,让不爱说的孩子也说起来
        爱是沟通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桥梁。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微笑他也对你笑。当你倾注全部的爱去温暖孩子们时,他们也会给予我们相同成分的爱。感情交流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和动力。在听的时候,老师的一个体态动作、一个眼神、一种略带夸张的表情都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不爱说话的孩子原因有很多,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等。在这些孩子面前,老师首先要与他们多说话,引导其产生交流愿望;当他们说的时候,老师更要耐心地听,边听边猜,边听边帮助他们放松情绪,使他们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说出心里想说的。我曾经觉得一个孩子非常地内向,非常不爱说话,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脸上挂着泪花,这时我细心地走上前去,问他是怎么回事,蹲下去,用同情的表情望着他,他看到老师这样真诚,就把今天早上妈妈打他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老师,我突然发现了他其实很会说,很愿意说。其实,老师只要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那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倾听孩子的表达,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去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有个老师以前对班上调皮的孩子,总爱板着脸,结果不但没有让孩子转化过来,反而更让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强了。于是老师尝试另一种方式,经常在孩子们活动的时间,或者是早上来园的时候和调皮孩子们聊天,问他们星期天都喜欢去哪玩,这些孩子说着说着就兴奋了,会说更多有兴趣的事。后来,"不可救药"的调皮鬼开始规矩起来了,有时还特意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也体会到了倾听孩子这种教育方式的特效性。
        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提醒孩子学会尊重听众;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要强化倾听意识,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倾听的技能,在倾听中了解孩子的心声,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倾听与表达解读;
[3] 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 李智敏
[4]《人民教育》2017年第01期 张文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