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代百戏艺术的起源于发展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高宁宁
[导读] 百戏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早期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宁宁
        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中心小学   714000
        摘要:百戏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早期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虽然这一艺术形式在今天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辉煌,也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艺术审美需求,但是作为艺术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笔,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价值是难以估计的。笔者在本文中从百戏艺术的简介、起源和发展和蜕变这三个方面对这一古老的春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以加深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百戏;起源;发展
        绪论:我国的百戏艺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这古老的艺术形式从先秦时期就开始萌芽,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到汉代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在汉代以后,这一艺术形式又不断地发展下去,历经王朝更迭、江山易主而绵延不绝。百戏艺术包括民间散乐、歌舞杂奏、杂技、角抵、幻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十分的庞杂,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总称。据考证,中国的百戏艺术在民间散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一开始,角抵和徘优是百戏艺术的重要的内容和形式。
        一、百戏的简介
        (一)何谓百戏
        百戏这个艺术概念,在当今的学术界有很多种版本,不同研究者的理解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本文中笔者认为综合各家的认识,才能全面的认识这一艺术概念"刘再生先生在文中侧重表现了百戏与音乐的关系,但是也对百戏的基本含义做出了阐释。
        (二)百戏的类别和特征
        1."杂技"类
        百戏中的杂技艺术主要涵盖了:倒立,这一类的表演者主要是女子,通过单臂撑地、娴熟的技巧和身体条件等方面的表演优势展示艺术的魅力;飞丸跳剑,这一类与后世的耍道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抛接物件、兵器等道具,这一类杂技在汉代时很受欢迎;扛鼎与弄壶,这指的是耍弄车轮,类似于今天的耍坛;冲狭,这一类就是后世的钻圈。
        2."幻术"类
        所谓的幻术,是魔术的一种。在有汉一代,幻术在百戏艺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汉代幻术在汉武帝时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是分不开的,汉朝前期以"黄老之术"为治国的政策根本,虽然汉武帝树立了儒家独尊的地位,但是幻术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3."角抵戏"类
        在百戏的发展过程中,角抵曾经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名称。汉武帝其人,雄才大略,在处理国内政治经济的同时,积极地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卫青霍去病都应为万里扬鞭、驱逐匈奴而名留青史。可以说汉武帝时期的尚武风气是很浓重的,汉武帝本人也利用百戏这种形式在外交中宣扬国威。
        4."象人之戏"
        象人之戏指的是百戏中的带妆表演,汉代时期这一艺术形式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表演者装扮成某些动物进行艺术表演;其二是表演者装扮成各类神仙、人物,进行艺术表演。

这一艺术形式成为主要的娱乐活动是在进入秦汉时期之后,主要的代表作品如《东海黄公》。
        5."俳优与谐戏"
        从出土的画像可以看见身躯粗短,上身赤裸形象和动作滑稽的表演者。此类形象的乐人,就是古代称之为"优"、"俳"、"倡俳"、"俳优"的乐人。这类俳倡大致以调谐、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他们通常会陪在主人身边,以自己的技巧和肢体特性赢得主人和观众的好评,以此来维持生计。通过史书记载我们可以推测,这些俳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并不高。
        6."傀儡艺术"
        今天有很多的研究者在傀儡的起源问题存在争议,关于这个问题,在周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使用俑代替活人随葬,即可以说傀儡起源于随葬。
        二、百戏的起源与发展
        (一)百戏的萌芽阶段
        百戏艺术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古代中国人的社会劳动和实践。在汉代的时候,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百戏"一词,从相关的记载看,在先秦时期以及秦汉早期,社会生活中就已经产生了乐舞和百戏,但是这一时期的乐舞和百戏还是"各自为战",也即是说这一时期的二者还没有融合在一起。早期的百戏,只在音乐的伴奏中表演,具有一定的节奏,但是表演者并不进行演唱,也没有别的演唱者加入进去,这一时期的表演场面受到很多的限制,因此规模也不是很大,可以推测出,秦汉时期的百戏艺术还是处于比较简单的萌芽状态。
        (二)百戏的繁荣阶段
        汉代的百戏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百戏艺术,种类五花八门,而且表演的形式也是很有特点。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百戏的这些情况,在表演形式方面,与道具、服装、音乐互相融合的一种表演艺术,可以看出百戏在汉代就已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这一形式绚烂多彩,声乐形器兼备。
        三、百戏艺术的蜕变
        蒙元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低谷,但是这一时期政府的文化高压统治却使得大量的文化人才参与中下层的文化艺术创造,再这一时期闻名后世的元杂剧开始形成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呢。蒙元王朝退回大漠后,百戏的发展进入了倒计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总结
        笔者在本文中从百戏艺术的简介、起源和发展和蜕变这三个方面对这一古老的春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从中可以领略到百戏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百戏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既是对民间艺术表现和总结的,也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百戏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这一艺术形式不断地从人类文明中吸收有益的成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内涵。当不能满足中国人的艺术审美需求的时候有积极的进行自我的调整和分化,从而可以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顾兴立. 汉画像石中的建鼓研究[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2] 刘若男. 从现存汉画像石(砖)资料中看两汉时期的舞蹈活动[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3] 杨帆. 汉代乐舞百戏俑相关问题研究[D]. 西北大学 2012
[4] 贾娟. 乐舞百戏图像解析[D]. 西安美术学院 2011
谢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