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吴 捷1 王欢2 杨 瑒1
[导读] 新课标改革的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

        吴  捷1  王欢2 杨  瑒1
        1潼南区梓潼初级中学校 2潼南区梓潼小学校
        摘要:新课标改革的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农村初中教学为切入点,探究互联网技术对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利用互联网教学培养农村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农村初中数学;创新思维
        
        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与数学相结合,给数学带来了新的工具与新的思维,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农村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量,教师也可以利用更多样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对农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用
        创新思维是指的是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对意识进行创造与创新,具有新奇的想法,能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并解答,它需要人们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思维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展示出它的创造性天赋。而数学这门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都具有较高要求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学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看来,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权威和从众,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听讲”和“输入”为主,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但数学问题具有多种解题办法,因此,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大胆质疑,探索突破常规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养成。初中数学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初中生逐渐形成思维和认知能力,人格逐渐发展,从而塑造形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科学地使用创新思维和逻辑能力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创新型人格的养成。
        二、农村初中数学培养创新思维的现状
        (一)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由于政策适时性、操作性不强和农村初中条件限制,农村初中仍然避免不了应试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落后观念,这些观念直接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并掌握知识。从数学思维的角度上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理解所学内容,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是实现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升学难度较大,解题能力成为了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内容,甚至不少老师将创新思维能力等同于解题能力,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没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由于在长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能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思维情况和个人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课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但并没有真正掌握解题的思维与方法。
        从教学硬件上看,不少农村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如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较为缺乏,教师对这些互联网技术的掌握也不够熟练,不能很好地将新技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多媒体的图形、动画能够有效帮助解决数学问题,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直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业,往往沦为了一种“形式”。


        (三)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激发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农村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一些数学教师仍采用的是较为传统、单一的讲授法,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引导。与城市相比,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性格大都较为内向,课堂上都是以“听讲”为主,按照传统的模式上课学习,与教师的沟通较少,限制了其自我展示的空间。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无法形成联想,尽管学习兴趣较高,但数学的创新意识不足,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较少去探索新的解题方法,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思维的惰性,更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这样的习惯甚至有可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终生影响。
        三、互联网技术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拓展学习体验
        互联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改变学生常规获得数学知识的途径。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一方面,教师不仅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创设多种教学情境,给学生设计更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大胆想象和探索,从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于农村教育落后地区,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城市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同上一堂课,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拓展了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除了听课之外,还要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训练,才能达到锻炼创新思维、相互学习的目的。从本质上看,学生创新思维的的培养与其所处的教育环境密不可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的思维能力培养当中。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师生搭建更多元的互动平台,如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和网络通信平台,构建班级数学交流群,为学生推荐优秀教师课程和解题方法,弥补课堂交流的不足,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改变学习方式,探究自主学习
        开放性数学问题是最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题型之一,也是近年来的考试热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多维度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采用演绎法传授数学知识,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更为直接快捷,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提出假设和猜想,再以细致的验证,最终得出结论。互联网应用可以为开放性探究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多媒体设备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的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海量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多种主题教学,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收集学习资料,分析数学结论,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进而培养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培养创新思维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水平、实现素质教育及开发学生智力和性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并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环节中。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整体教育水平不够发达,生源基础较差的现状,将互联网与农村数学教育相结合,能够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工具和平台,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闫梅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策略[J].科技资讯.2019(014):165-166
[2]吕莉.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06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2--573)和《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 提升农村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2--574)课题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