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背景下时事案例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杨学梅
[导读] 新高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大为提高,如何应对课堂教学新的变化值得每位教师思考

        杨学梅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 河北 秦皇岛 066200
        摘要:新高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大为提高,如何应对课堂教学新的变化值得每位教师思考。我认为新高考教学中课程建设变得更加重要。时事案例是课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其开发相对比较少。因而,关注时事案例,并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应用对于把握备考方向,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 结合 案例
        时事案例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新高考下的课堂教学中时事案例这一课程资源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共享性和经济性。在新新的背景下,坚持“因课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将其灵活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达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求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进行教学。时事案例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与人民生活、社会建设、国际民生等领域的客观时事,将其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结合,使得生活与地理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实现了真正的教育。
        三、时事案例具有新奇性,将其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时事案例具有极强的熟悉性、直观性,将其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最大限度减少地理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另外,通过时事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四、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要求“坚持反应时代要求”的原则,高考的考查重点更加倾向于综合知识,并且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刻。在这一背景下,社会热点、时事案例已经成为高中地理高考的方向。因此,通过时事案例的融合,满足了新高考的要求,也体现新时代下的地理教学要求。
        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由于时事案例具有多样性,教师在灵活选择的过程中,可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时事案例常常是文化与地理知识的结合,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拓展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深化了自身的水平;时事案例具有陶冶性、感染性,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升华了自身的价值观,并逐渐形成专业化的人格;时事案例作为切入点展开教育活动,以此开发课程资源,以此导入新课等,也促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时事材料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激活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构建教材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非智力。如何灵活在课堂中展开教学应用,有多种具体途径可供选择。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应用时事案例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例如,2020年2月战疫期间,浙江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手段率先推出加强疫情防控的创新举措:健康码。系统通过获取用户一定时期内的行程记录,综合用户填写的信息,形成红、黄、绿不同颜色的健康码。这个案例用到了地理学的3S技术。因此,我在地理信息技术一节便以此时事案例引入,学生的探究热情立刻被高度调动起来。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之余,也深刻体会到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懂得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对地理课堂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可以开展对时事的评述、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又如,在讲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时,我则选取了脱贫攻坚时事案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脱贫实录。当地探索出的“飞地经济”精准扶贫模式,由政府支持县城农产品公司,入股创建乡村果业公司,流转土地,建设优质猕猴桃种植基地,打造具有苗族特色、山村特点的文化旅游业,为我国农业资源开发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这样的课堂探究是生动鲜活的,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有重要意义。这是其他种类课程资源无法比拟的。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入时事案例。优秀的课堂总结可以让学生在回顾知识、自我反思的同时,学习热情再一次被焕发。教师应提高在这一总结环节加入时事案例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学生迁移所学地理知识的一个新的平台。案例加问题的模式结束课堂,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后自主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主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有益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例如,我在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时,结束课堂教学前,我把当天的天气形势预报图分享给每位学生,引导学生做一次天气预报解说员。为了第二天课上能有一个较为理想的展示,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搜集了相关资料,把课上所学延伸到了课下,乃至每天的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欠缺。
        结语
        传统的教学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新高考要求地理教学培养具有学科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这在近年考题中多有渗透。如2014年安徽地理试卷中针对“雾霾”的考查、2022年“冬奥会”的情景背景,2013年全国文综卷、江苏试卷中针对“一带一路”的考查,2016年北京文综试卷中关于“精准扶贫”的考查,天津试卷中出现了对“古代丝绸之路与一路一带”的考查,在2018全国试卷中,针对“一带一路、岐阜和大连工厂建于地下、九寨沟7.0级地震”进行了考查。因此,时事案例在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必须引起一线地理教师的高度关注。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改变传统课堂,课堂教学中重视时事案例的融合,课堂才会鲜活起来,才会成为学生思维培养的摇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