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碧霞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广东省东源县,517500
【摘要】:特殊学生虽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然而这些学生仍然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这些学生,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困难,还应给与其精神方面的鼓励和关爱,使特殊学生不再“特殊”。对此,本文基于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探讨了特殊学生群体人文关怀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特殊学生群体;管理机制;人文关怀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提议,必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遵循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和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对于学校中的特殊学生群体,更应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注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在情感上关爱他们,才能促进特殊学生群体全面和谐、平等友爱的发展。
一、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精准建档
精准建档是管理特殊学生群体的第一个环节,每一位学生在入校前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都有一份《学生个人家庭基本信息登记表》,需要学生在入学前完整填写,并由监护人签名,在一入学时就交由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储存到班级学生数据库,从而保证学生个人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分类管理
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新生在入学后一般都需要认真填写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表格有上百个项目,几十个筛查指标,筛查结果主要有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和发展困扰问题三个级别,从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和隐藏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一级筛查和二级筛查,是筛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结合学生刚入学时填写的《学生个人家庭信息登记表》进行分类管理。
(三)持续跟踪
根据《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学生个人家庭信息登记表》两张表格的筛查结果,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劝说学生回家接受治疗,同时保留学籍;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应主动寻找学生进行单独谈话以详细咨询其心理问题,并进行持续跟踪。除此之外,对于家庭变故、身体残疾和经济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必须定期谈心,并随时保持联系,以便提供心理疏导。
(四)动态评估
根据两张表格筛查出来的结果只能作为原始的学生档案,然而学生通常会在学校学习3到4年,在这几年,学生的思想、心理、个性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还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需要因时而变、因势利导,实现动态管理,对于新出现的心理问题,应立即展开干预,将其归纳到核心管理档案名单中;而对于已经恢复正常心理的学生,必须和普通学生一样进行平等对待。
(五)预警干预
建立特殊学生群体的主要目的是展开更加高效、更加有针对性的个人或团体干预和管理。如果学校出现突发事件时,需要秉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干预准备工作,并针对其中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制定完善的筛查和处理措施,实现早发现、早上报、早控制和早处理。
二、特殊学生群体人文关怀策略和路径
(一)、人文关怀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实际上就是认同、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作为人文关怀的主体,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
学生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物的发展动向,因此,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人文关怀活动,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特殊学生群体有很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对人文关怀的需求也不一样,哪怕是同一种类型,其中的学生个体不一样,那么对人文关怀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结合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特殊学生心中美好难忘的记忆和努力前进的动力。
(3)、效用性原则
对特殊学生开展人文关怀活动,必须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开始出发,不能使其流于表面形式,或者只是走个过场。在实际开展活动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摆脱思想包袱,减轻其心理压力问题,还应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在人文关怀体系中坚持效用性原则,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才能实现因人、因事和因时制宜。
(二)、人文关怀的方法
(1)、落实相关资助政策
学校必须大力观察落实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比如资助政策,并保证该政策精确到个人。现阶段,我国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多种帮扶政策越来越完善,为了保证学生不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一定要重点关注一些勤学刻苦和自主创业的贫困学生,使其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扶下能够完成学业。除了为贫困生提供经济帮助以外,还应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精神层面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总的来说,二者都非常重要,只有精神资助和物质资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共同促进人文关怀活动的落实。
(2)、健全心理疏导体系
首先,由于心理教师人数不足会阻碍心理疏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必须根据特殊学生群体的总人数配备足够的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引进具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方面的兼职教师,同时制定健全的心理咨询制度。其次,目前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复杂心理疏导工作的教师,但是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学习过有关的心理专业知识,或者考取了相关证书然而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开展专业的心理疏导工作。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心理教师团队的培训和进修力度,同时专业课的教师也应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对心理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的配合心理教师的疏导工作。最后,学校应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委员培训,同时在学校的各个地方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尽最大的努力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3)、拓宽人文关怀的渠道
学校必须不断拓宽人文关怀的渠道,并创新人文关怀的模式,同时构建人文关怀管理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应积极进行创新,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精髓,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根据资助政策提供帮扶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勤工俭学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依靠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心理状况不良的学生,应引导学生正面看待心理问题,鼓励其积极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通过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和专业心理知识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更有效的落实人文关怀工作,从而提高人文关怀的效果。
三、结语
学习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还需要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综上所述,开展特殊学生群体人文关怀活动关键在于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实际需求,必须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角度出发,遵循主体性、差异性和效用性三个原则,从而有效开展特殊学生群体人文关怀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天宇.基于人文关怀角度下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途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261-262.
[2]杨光.加强特殊家庭大学生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7):159-159,160.
[3]苗春苗.对高职院校特殊学生人文关怀新模式的探索:亲切交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2,(29):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