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2016-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考点题型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许南娟
[导读] 文本。2016年均为“一则材料(主)+ 一组相关链接(辅)”,2017—2019年均为多则材料。
        许南娟
        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   云南 瑞丽     678600
                                                                            
        一、近五年高考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1)文本。2016年均为“一则材料(主)+ 一组相关链接(辅)”,2017—2019年均为多则材料。从单则连续性文本到多则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使高考阅读更加贴近、适应当今人们的阅读实际,而且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2020年1、2卷仍然保持了非连续性文本,3卷有个较大的变化,连续性的一个文本。
        (2)取材。2016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从人物传记中取材;2017—2020年则在多个领域及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 同时,还增加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如图表等。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取材的多元性和时代性。2017年,三套卷开始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皆为图文综合形式,这一年的三套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均未考查图表;2018年,卷1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形式,但没有图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再现“流程图”,而卷2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形式,且图文结合,而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一次没有和卷1保持一致,考查了“仿写”;2019年,卷1实用类文本阅读再次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形式,且图文结合,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了“压缩”,卷2和卷3则似乎是一次例外,但卷2第4题四个选项均以图表形式呈现,卷3作文材料以漫画形式呈现,皆见命题人之整体设计。
        (3)试题情境。2016—2018年试题的命制, 情境都设定在文本之中;而2019年试题的命制,情境已开始由文本之中向文本之外延伸,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着力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开拓了更大的空间。2020年更偏向考察跳脱出文章,考察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
(4)考查方式及能力层级。2016年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均采        用选考方式,即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大题中任选其一作答,层级要求均为“分析综合C”和“探究F”。2017—2020年则采用了必考方式,层级要求均为“理解B”和“分析综合C”。这一重大调整体现了命题者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功能的重新定位。
        (5)题型、题量及分值。2016年的实 用类文本阅读题的题型、题量及分值均为1道多项选择题(5分)和3道主观题(分别为6分、6 分、8分),共25分;2017年为1道单项选择题(3 分)、1道多项选择题(5分)和1道主观题(4 分),共12分;2018--2020年均为2道单项选择题 (各3分)和1道主观题(6分),共12分。在改革考查方式之后,命题者进一步将多项选择题调整为单项选择题,将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从2:1调整为1:1,使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题量及分值又进入一个新的稳定期。

二、命题依据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修订后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开始,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卷现代文阅读的考査也做出了较大改动,取消了选考题的设定,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均列为必考题。且在试题选文与命题特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任务 群提了出来,规定了三类学习内容: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强调了实用 性文本的基础性地位,体现了对实用类文本的重视。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 规定了高考语文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表1 2016年与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变化点对照



三、选文情况分析
        (一)文体类型:由固定到多样化
        从文体类型上来看,2017-2019年高考语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文本选择上呈现 出文体多样化的特点。以往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使用传记这一连续性文本,而近三年的阅读材料则是来源于新闻评论、报告、图表数据、科普文章等,围绕一个主题,由二到四段材料组合,构成非连续性文本。
        如2018年3卷围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热点话题,选用了三则材料。材料1和3是文字性材料,均选自《中国知识产权报》,材料2则是一则图表性材料。这样的文本材料基本符合当代人民的生活阅读情境。
        (二)选文主题:主题鲜明,重价值导向
        从选文主题上看,2017-2019年高考语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所运用的语料体现出了人文性与时代性统一的特点。选文主题多集中在传统文化、我国现代科技成果展示、社会热点话题方面。所选材料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重视价值导向,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凸显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如2017年3卷的选文主题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发展",2018年1卷的选文主题为"量子通信",2017年2卷则是围绕"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一主题展开,这些主题均为我国近年来各领域的热点话题。这样的选文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2019年的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明显的科技强国主旋律。2020年3卷在疫情的影响下,全国人民记住了一个影响时代的名字,钟南山。
        (三)选文内容:呈现出跨学科与跨国别的特点
        首先,近三年高考语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文本的内容并不是固定在某一特定学科,而是涉及到时政、历史、科技、社会等多个方面。如2019年2卷“中国桥梁"的相 关内容为时政信息,2019年1卷"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到历史信息,2018年全国1卷"量子通信”为科技信息,2019年3卷“志愿服务”则为社会信息。
        其次,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内容还体现出了跨国别的特点。如2019年1卷材料三介绍了我国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的部分文件进行修复的方法。2018年1卷 的材料二翻译自《自然》杂志是外国学者伊丽莎白?吉布斯的一篇文章。例如2020年2卷 参考消息引用的也是俄国媒体的观察。引导和指向学生们能够关心国家发展,关注国际事务,培养国际视野。
表2  2016年--2020年卷的选文汇总

  













四、命题特点分析
        大纲规定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所考查的能力层级,并对每种能力层级所包含的具体技能 进行了细分。根据考试大纲的统一编码,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分别用B、C、D、F 进行编码,如表3:
表3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査要求

        结合表3,笔者对2017--2020四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题目所涉及的能力层 级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2017--2020年高考语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考查能力汇总

五、备考建议
高考全国充分展示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展示了国家对于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决心。立足命题特征,对未来的高中语文学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识记基础知识,培养关键能力。
2、“碎片化”及“整体性”阅读能力二者兼顾。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快速掌握文本中重点信息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快速把握文本结构、话题中心及文章主旨的能力。所以在平时学习及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训练针对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力。
3、加强文化积累,培养独立人格。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阅读特别是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相关内容的阅读。
4、关注现实,提升格局,具备纵横意识。2018 年全国 I 卷的阅读选材及作文命题都体现了理性思维特征,要求考生既有历史思维,又有全球视野,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凭借语文课本打天下,而要以语文课本作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传承文化,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总之,2021年卷应该会延续了 2020年的命题形式及考查重心,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凸显对核心价值的考查,从而实现了“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作用,为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