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政课未成年人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4期   作者:黄玲
[导读]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黄玲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十六中学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现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忘恩负义的人,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违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成熟、自律意识薄弱,认知与行为之间产生偏差的特殊阶段,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要从小唤起学生对人对事对物常怀感激之心的意识,懂得感恩是一个人的良好品格,通过感恩教育、感恩实践,帮助学生养成感恩习惯,培养感恩情感,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关键词:未成年人 感恩 感恩教育 道德与法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在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今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现许多新问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然而,在当今社会,新时代下中国不停的发展,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溺爱有加。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对占我国人口总数28%的未成年人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更是件关系到国家兴衰和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一、感恩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的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冲击,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美德遇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许多孩子变得自私,冷漠,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贪婪吝啬,对父母老师和他人社会自然都缺乏感恩之心。在他们心中,他们觉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行为,他们并不认为别人对他们的那些付出是恩惠,他们也绝不会产生感恩之情,最终也没有做出感恩之举.
        许多青少年一方面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另一方面而是随意破坏周围的环境,他们一方面享受着父母长辈无微不至的疼爱,另一方面却又沉迷于玩儿了肆意挥霍,荒废学业,很少考虑家长的感受,他们一方面接受了老师呕心沥血的尊尊教诲,另一方面却无视纪律不思进取,甚至顶撞老师。事实表明,感恩意识在今天的许多青少年心中已经淡化,没有了感恩意识,各种消极的思想就会趁虚而入,腐蚀青少年的心灵,让他们做出许多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事情甚至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事关党和民族的千秋伟业,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这些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思政课程的战略地位战略定位,意义深远。

为培养好接班人,在大中小学螺旋上升的办好思政课,在“拔节孕穗”时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感恩教育,才能塑造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合格接班人。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1、挖掘教材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
        感恩题材的内容比比皆是,翻开教材,从题目就能感受到祖国之恩,养育之恩,自然之恩,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感恩的源泉。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七课《亲情之爱》、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公共规则》、第三单元《维护公共利益》、第四单元《践行公共精神》,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等内容根据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生活从友情、师生情、亲情,从集体生活中捕捉感恩的素材,由对人的感恩,再到对自然环境的感恩,逐步升华情感。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文本中鲜活的案例,触动学生心灵最柔软的那块心田,通过情感教育培养他们感恩意识,增强情感体验,由此产生共鸣。
        2、利用活动强化学生知恩、感恩之情
        利用思政课加强学生的感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 :如收集温馨照、讲讲亲情故事、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写写感恩卡。孩子们把生活中父母、老师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演讲朗诵比赛、黑板报、歌曲比赛等。通过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
        3、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情感体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有很多知识是无法通过教科书直接教给学生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参加义务植树,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素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是否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真正感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纠正忽视未成年人感恩教育培养的观念。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品格,感恩是人类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通过初中三年的感恩教育实践,也初尝到了感恩教育的那份喜悦。但是,应该说,我们的实践还是比较粗浅的,要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加强未成年人感恩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邹顺康 编.感恩教育读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08.
[2]蒋学平 编.感恩教育三维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广番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