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动力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 刘立平
[导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全面分析其在课程学习中所呈现的实际需求。
        刘立平
        江西省瑞金市怡安希望小学,江西  瑞金  342500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全面分析其在课程学习中所呈现的实际需求,本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在具体的授课方法和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具体的授课模式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以饱满的动力参与到课程探索和学习当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动力;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科技进步十分迅速,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学生需要掌握的东西更多,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如此。作为接触知识的初步阶段,小学的教学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课堂教学效率不佳,学生无法有效掌握知识,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进而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制约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小学语文,它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和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长远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兴趣低下
        兴趣低下是目前学生在参与语文课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典型问题,部分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提不起兴趣,导致学习状态和情绪比较被动和消极,这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明显受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的授课思想比较传统,进行单一的教学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受到局限的主要原因。
        (二)参与度低
        就目前来讲,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参与度,整体来讲比较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常以简单传授为主,组织学生就课上的知识点进行硬性记忆,这样的授课模式比较落后,同时也会给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动力激发造成一定局限。因为兴趣缺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参与度低下,所呈现的课堂效率也比较低。
        (三)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纵观当前的语文课教学实施情况,可以发现课堂整体的授课质量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差,缺乏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意识,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因为教师贯彻的思想和在授课活动组织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语文课教学环境比较枯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建设也因此受到阻碍。因此,在具体明确了目前语文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语文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做出调整,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具体的教法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提升语文课教学效率。
        二、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趣味导入
        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在导入环节进行合理创新,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获得集中,并认真参与到语文课的学习和探索当中。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搜集趣味的学习素材,如有趣的故事、相关的文化典故等,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良好的兴趣。
        (二)情境设置
        在组织语文授课期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在情境设置方面进行合理优化与创新,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有效内化和吸收相关的语文知识。在进行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多媒体所具有的助力功能进行有效开发,搜集生活中的事物和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呈现,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联想。


        (三)游戏教学
        在全面开展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游戏化的思想观念上进行深度落实,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游戏活动进行合理规划,让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内化和吸收相关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比如,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通过角色扮演直观呈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然后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深入沟通和讨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进一步增强语文课上的学习体验。
        (四)合作赏析
        为了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教师在组织语文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进行动态调整。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内容探究和学习当中。在合作的氛围下,通过小组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就具体课程内涵以及情感方面的诠释进行深入的讨论。
        (五)因材施教
        在具体组织和实施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因材施教的思想观念上进行合理规范,分析学生在语文课领域的学习认知基础,合理设置学习等级,然后积极践行分层授课模式,让处在不同学习等级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语文课的深入探索当中,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不同学习潜能和动力的有效激发,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六)拓展延伸
        在语文教学实施期间,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和探索当中,教师需要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做好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加丰富和全面的语文知识,并在思维逻辑方面实现有效开发和训练,保证学生的语文课学习更加高效。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发掘和提炼课外素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进一步夯实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基础。
        (七)综合训练
        在语文授课期间,为了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整体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在课堂训练方面进行合理的创新与优化,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多元训练的过程中有效理解和吸收比较基础的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在思维能力和具体的学习品质上获得有效提升。
        (八)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人们处在一个数据信息年代,通过网络能够了解到知识,使社会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过去的板书教学到现在多媒体教学,这无疑是教学工具与教学方式的改变。多媒体技术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帮助,图文结合能够有效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如,在教学分析多义词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词语含义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单词,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组织学生参与语文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思想上端正认知观念,正确认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表现,对整个课堂效率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授课模式。在组织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强调趣味导入、情境设置、游戏开发,通过一系列授课手段让学生拥有良好学习环境,并让学生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兴趣意识,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围绕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宁.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9):42—44.
        [2]马亚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文学教育(下),2020(9):60—61.
        [3]陈燕莹.创设多元情境打造多彩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探索[J].华夏教师,2020(16):56—57.
        f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