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李娟
[导读] 和其他文体相比较而言,小说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及无尽的艺术魅力,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均有所帮助。
        李娟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711700

        摘要:和其他文体相比较而言,小说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及无尽的艺术魅力,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均有所帮助。可现实情况是,高中时期的小说教学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教法失当,使得小说失去了本该大放异彩的教育价值。为此对小说教学进行了方案优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现阶段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考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对于小说阅读教学来说,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致使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也比较容易桎梏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
1.1教学设计上没有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现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依然注重小说的主题解读,而且为了体现自己的学术涵养,往往会过度阐释,结果偏离了小说的主题。学生带着这些变味甚至变质了的主题思想,解构小说的写作结构等,往往差强人意,和实际阅读会产生一些距离,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还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喜欢分析线索,但是自己又不亲自阅读,只是根据教学参考进行解读。而实际上作者在创作小说时,线索有明线、暗线,明暗交职,共同推动情节发展,而且不只一条线索。这种浮浅的线索分析,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维。
1.2小说阅读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
         由于高中面临着高考压力,语文学科本身的积累性比较强,如果严格地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一节课内学生并不能学到多少语文知识。而以教师为主导的语文教学课堂,则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语文知识的容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即可,这样的语文课堂俨然成为了教师的讲座。还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则完全进行问题式的教学,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围绕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看似比较开放,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种阅读教学实际上是被简化了。很多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很多是“快餐式”的阅读,甚至认为高中阶段阅读小说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根本没有进行阅读或者是充分阅读。这种问题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
2高中阶段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方案
2.1内涵与外延相结合
        对小说的内涵和外延的双向探讨与把握,会让对小说的理解更加全面。在内涵把握上,教师需要借助环境分析手段,使学生了解经典小说所具有的深刻性特点。在高中语文教材里面,几乎每一篇小说皆会在作者的努力下,产生一个甚至多个经典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在动作、语言及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下显得栩栩如生。值得注意的是,而种种描写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紧密,既要和故事情节需要相一致,也要和客观环境相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在内涵把握上,便不能忽视对小说环境描写的重视,一般来说,小说教学时,应当让学生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多加留心。比如当接触到《祝福》这篇小说的时候,教师便需要向学生提出: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一种破旧阴暗的氛围,再加上年年不变的祝福,均可以说利用环境描写为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表达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这就使
得对样林嫂悲剧命运的描写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在外延把握上,主题深化的策略是值得应用的,它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深刻性。

教师从多个角度分析某篇小说的主题,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故事之外的本质。比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师生既应分析样林嫂的不幸命运,亦应分析其淳朴、善良的个性,从多个角度的探讨,会让学生增加小说外延认知,体会到下层劳动妇女的处境,明白封建时代礼教的本质。
2.2 内容和人物相统一
        小说在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的人物可以说各具特色,教师完全可以以人物研究为契机,实现由此及彼的自由式教学,即在实践过程中,暂时切断教学主线,而以内容和人物相统一的策略完成教学。而在具体的操作中,融入恰当比例的联想方法,则可以让该方案显得更为丰富,起到良好的活跃气氛效果,带动学生增强能力、提升素养。例如当接触到《红楼梦》里面《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经典选文时,教师即可以引导学生从王熙凤出场的角度产生对内容和人物的联想。首先,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大家了解文本中的相关文字内容,并借助多元化视角解构该人物。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讨论的状态中去,使大家得以分析王熙凤在出场时的服饰、容貌、语言,尤其要求大家留意她同林黛玉二人相见时的表情变化。在这些层面的分析中,学生会了解到王熙凤其人的基本性格特点,既圆滑又泼辣,既工于心计又能随机应变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把《红楼梦》之中没能选入教材的其余有关章节提炼出来,像原著之中十二回、十三回、六十八回等等,用以增进学生对人物的进一步了解,从侧面巩固对教材选本的认知理解。
2.3故事与情境相联系
        小说需要用故事脉络加以贯穿,因此学习故事是学习小说的捷径,在走这条捷径时,需要两个向导。向导一是依靠表达能力的培养,增强情境描述的分量,让学生得以增强小说阅读兴趣。在高中时期,学生所遇到的小说作品通常在深度方面较为突出,给学生提供了目不暇接的社会和人文画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达故事情节的机会,使之得以利用此机会完成故事与情境相联系的任务,实现思维优化目标。像在接触到《边城》这篇小说时,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细致的描写,领略到那种诗情和画意兼备的特点。向导二则是依靠角色扮演的方法,使故事得以在真实情境中再现出来。在高中语文教材之中,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小说作品都可以用此方法来呈现。教学时,如果采取传统的、平面化的思维模式,则教师会将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用在情节发展、人物心理变化等的口头介绍上,该方法貌似高效,实则会一定程度上损害学生的思维优化,并对真实的课堂传输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小说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特殊性,使学生将自身主体感受融入学习中来,让他们在立体化的情境中感受到小说所欲呈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物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深化下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教学环节,例如当讲解到《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选文时,教师即可以安排学生以自主创造的课本剧本为基础,在精心排练之后,使之呈现在课堂上。该做法让学生得以在立体化与生动化的学习情境中,增强自身对于小说各要素的感受力。在自主表现平台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继而对王熙凤、林黛玉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分析的可能性,思维优化的预期教学效果如期而至。
结束语
        高考的压力对于每一名高中生来讲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这直接导致了现今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特别是小说文体内容的教学效果不是特别可观。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多数小说太长、太枯燥,理解起来不容易,而且对高考没有帮助。甚至个别教师也有这种想法。这均是未能照顾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狭隘思维。由此,在语文学科的小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立体化教学手段,把内涵与外延相结合、内容和人物相统一、故事和情境相联系,真正让学生爱上小说,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 田甜 . 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化反思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黄雄飞.高中生名著阅读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建设「J]又学教育(下),2016 ( 08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