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葛玉婷1 邢月珍2
[导读] 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运用多种手段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这样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葛玉婷1 邢月珍2
        (1、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 210001)
        (2、南京市高淳区砖墙幼儿园 211399)

        【摘  要】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运用多种手段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这样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入园、晨锻、喝水、吃饭、睡觉、离园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平时我们针对幼儿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在实施礼貌养成教育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根本途径,也是幼儿的最爱,合理的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行为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  文明礼貌行为
【正  文】
前言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礼貌教育是幼儿园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国策的多年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辈们不可避免地就会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娇惯与溺爱。有的家长过多地强调“利己”与“学习”,却忽略了“有才无德行不远”的道理,从而让大部分幼儿养成了霸道、自私的个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而小班正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衔接的起始阶段,幼儿在集体中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过程,由此展开。
一、以文明环境创设为基础,营造育人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环境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感染性。
        实例:为了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在教室内外环境布置上围绕的主题就是“文明礼仪”。墙壁上那“助人为乐的小花猫”、“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动物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我们还在教室门口开辟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的专栏,每月进行“礼仪宝宝”的评比,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礼貌教育,使幼儿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陈鹤琴先生指出,“教师是幼儿园最主要的环境之一。”教师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轻轻抚摸都可以让幼儿的心情好一天。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坚持用亲切、礼貌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游戏。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心中就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会随和、平等、融洽。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热情、礼貌、友好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同时要求家长要仪表整洁端庄,谈吐举止文明礼貌,处处做幼儿的榜样,尽量给幼儿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二、以一日生活活动为抓手,融入礼貌教育
        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活动。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文明礼貌品质形成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巩固他的礼貌行为。
        相信很多同仁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如下情况:喝水时,不小心撒了别人一身;上洗手间时争先恐后;吃饭时碰翻了别人的碗;睡觉时和别人说话……这些都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老师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礼貌用语。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


        实例:幼儿每次从户外活动后进教室常常出现拥挤的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活动室的门口,开始时幼儿从户外进活动室宁肯从空隙挤过去,也不同我商量请我给他们让道。后来我就有意识地问站在我后边的小朋友:“你要走过去,可我正在门口站着,你该怎样请我让开呢? ”幼儿开始和我商量了:“老师,请您靠边一点,我要过去。”我立刻表扬他:“你说得多好呀!本来我站在这里是有事的,但是你这么有礼貌地和我商量,我应该叫你先走过去。”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为小朋友主动让道, 并使幼儿明白我的意图向我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幼儿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进教室拥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我等一会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让幼儿真实地体会到礼貌行为才是解决争执的最好办法,才能与其他小朋友愉快共处。
三、以游戏、教学活动为载体,因时制宜开展
        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能力不仅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还应组织、开展各种适合幼儿兴趣的具体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体验,并学会礼貌交往,从而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
        在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为此,我有意识地将幼儿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特别是小班下学期,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
        实例:比如开展娃娃家、百货超市、小餐厅的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来与“服务员”、“售货员”怎样交往。“爸爸”“妈妈”要关心“宝宝”,“宝宝”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幼儿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游戏交往、集体活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坚持这样做,从而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礼貌的习惯。”
四、以家庭、园所共育为后盾,扎实教育成果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言谈举止。“幼儿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是陈鹤琴先生的又一观点,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实例:在小班入园的家长会上,我们先向家长阐述了礼貌交往的重要性及培养目标,请家长给予协助,配合,以巩固幼儿在园学到的礼貌交往经验,并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做孩子的表率。同时,还经常开展各项亲子活动、幼儿间的集体或小组活动,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交流对象的不足,使幼儿的礼貌交往水平得以巩固、提高。
        礼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幼儿的发展受到幼儿园、家庭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幼儿礼貌交往能力的培养,家庭有着广阔的空间,关键在于取得家长理解、认同与支持、配合。
结语
        帮助幼儿养成终身的文明习惯,可以促使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结合省政府对学生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视,在小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可为幼儿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做准备。文明礼貌教育应是在教师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下,家园的共同配合下,帮助幼儿养成的一种习惯。礼仪教育是基础教育培养未来人才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使幼儿真正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
3.李妍妍.文明礼貌伴我成长—浅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J].学期教育.2011(9).
4.邹晓媛.小班幼儿礼仪教育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5.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