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覃金鲜
[导读] 在新课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过去的语言表达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覃金鲜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文乡茂林村教学点  530807
        摘要:在新课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过去的语言表达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作出相关研究,并提出几点举措,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转变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普遍处于低年龄段,在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智和思维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在教学的展开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表达方式对学习效率发挥着重要影响。倘若教师表达方式无法符合小学生的要求,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对教学的效果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一、改变语文课堂对话方式
        在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学生的年龄都普遍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集中精力。因此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中难以对知识完全的掌握。此时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如此可以让教学的展开更加顺利,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多注重运用引导性语言,并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1]。比如:在《燕子》这一课的学习中,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了春天和燕子。教师古板的描述了春天带给人们的快乐以及积极的心态。可是在新课改革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因此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中必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全篇文章,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通过阅读这篇课文都有哪些感受?最喜欢哪一段的描写?学生完成阅读后,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此教师就可以明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是否对课文感兴趣。然后再要求学生背诵这篇课文,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如此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突出学生主体,加强师生互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是把课本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完成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此种教学模式也不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积极的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通过互动更加深入的去探索。如此一来,既能够改变过去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学生作为主体是其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有效运用课本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无限乐趣。此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实现语言表达方式更好的转变,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教育教学更好的发展[2]。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把学生分成小组,再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圆明园为什么毁灭?圆明园毁灭给中国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圆明园对我国发展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在战争中怎样避免对文物的损坏?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的讨论,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见解。学生在讨论阶段,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互动中,使用生趣的教学语言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提升学习的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对导入和总结语进行充分设计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想达到教学的目的,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导入语的设计。此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因此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游戏,课堂的约束感会让学生出现疲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展开前大部分学生会产生低落情绪。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在课间进行游戏,在上课时仍旧无法收心,因此教师就要通过适当的导入语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并激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如此才能够让课堂教学顺利的展开。优秀的课堂导入需要充分的将教材内容体现出来,更要激发出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灵感,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办法进行课堂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故事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此外,还可通过设置悬念的办法进行课堂的导入,如此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不经意间参与进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中[3]。比如:在《赶海》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将大海美丽风光呈现给学生,与此同时为学生播放关于大海的优美歌曲。如此学生的注意力被很快的吸引,此时教师就能够对学生提问,同学们都见过大海吗?在什么地方见过大海呢?教师也可以先向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再表达出自己见到大海时的心情。如此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回忆起自己以前看见大海时的情景。针对没见过大海的学生,教师可对他们进行引导,接下来老师会和大家一起在课堂中欣赏大海的美丽风光。通过此种导入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重视提问教学,增强学生解决问题意识
        运用教学语言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提问式教学语言模式,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提问教学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其一,坚持将学生作为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为学生设计适合其学习特点的问题。其二,坚持趣味性。小学生对学习充满抵触,缺乏对学习的热情,通过趣味性的提问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更能够让教学工作顺利的展开[4]。比如,在《父爱之舟》的学习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第一,文章具体描述了什么?第二,文章的故事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儿子对父亲又是怎样的感情?第三,文章以父爱之舟作为标题的原因是什么?第四,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学习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切忌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本内容,鼓励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对知识更深刻的掌握。利用提问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应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提问的教学语言方式,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展开中,有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最大的效果,为教育工作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增强对教学语言的有效应用,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友生.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 读与写(教师), 2019(2):68-68.
[2]南翔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 新课程导学, 2020,(13):64-64.
[3]代昌松.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0):325-325.
[4]吴冬梅.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 科普童话, 2019, (24):23-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