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影
安徽省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 23521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环节。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现代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应把握教学重点,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开展科学的教学活动。本文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高效率教学
引言
数学作为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教师也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在这方面,提高课堂效率尤为关键。对于我国的中小学生来说,个人生活经验积累了一定程度,但对教师的依赖性仍然很大。实际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不容乐观。教师必须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了解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不难发现,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国不少小学开始把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基础和重点,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其中,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注重师生角色的有效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技能和本质。然而,我国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课程教学非常复杂和多样化。首先,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例如,在教学《分数》方面,广大教师只是简单地把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运算法则教给学生,并没有让学生灵活运用。其次,大部分教师主要采取板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灌输,严重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非常单一。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内容更加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只注重对相关概念和定理的分析,很难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无法主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最后,一些教师过分相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小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直接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将会浪费大量的教学资源,实际课堂非常混乱。
二、加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高效率教学策略
2.1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他们对新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真实性,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成为快乐的知音,根据课堂的需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本课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制作教具,收集一些鸡兔玩具,制作一个透明的盒子,把所有的鸡兔放在盒子里,用黑布盖住盒子的顶部,向学生陈述已知的情况,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当学生确认答案后,老师打开盒子上的黑布,把答案呈现给学生。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学生在问题面前思考,最终得到答案并验证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再比如,在讲解“分数”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我搬家了,想粉刷墙壁。我想把墙的三分之一漆成粉红色,三分之二漆成绿色,但我无法想象画完后是什么样子。你能给我画一幅画吗?”通过为小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分数学习和认知情境,可以给小学生探索分数知识的动力,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
2.2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了突破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中的不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有效地创新后期教学模式,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操作要求和具体要领。首先,教师需要在前期明确教材的情景模拟要求。大部分实物模拟主要针对生活,并积极地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其次,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认真完成课前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和看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有效的调整和纠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对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2.3情境教学,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共鸣,最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发挥心理功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首先要改变的是僵化的、反应性的教学。而不是原来的方式,老师在平台上讲话,学生听下面,老师创造了一个具体的情节,然后让所有的学生互动。例如:在“平行四边形”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你展示生活中使用平行四边形的真实物体。这能让学生有同感。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将与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将演变成什么形状。这种教学的第一效果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并能积极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思想冲突。
2.4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中高级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在“小数位数比较”的学习中,首先,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事先对教材的一般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学习,了解一般意义。第二,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然后对自己的新知识有新的思考。另一方面,从年龄和心理上看,高中生对外界的好奇心较强,自控能力较差。数学知识的预习意识不高,教师应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有意识的预习习惯。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教材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例如,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正式的学习。
三、结语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作为小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运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全面、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弥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有娟.探究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2017(09).
[2]范敏.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由教向学转变的三种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7(02).
[3]王小洁.新课标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知识文库,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