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红
河北省廊坊市第八小学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他们渴望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灌输式”的教学,长期如此,让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得不到提高,更说不上主动去学习。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去思考问题,不断提高知识构建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突破式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的优势在于:知识框架还是课本知识,但是教学形式是课堂活动,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由老师指导学生去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通过一个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同学交流这样一个过程中构建自己的一个知识框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提出并分析问题,最后不懂的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这对学生的创新创意、团结协作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一、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
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之下,学生缺乏实践创新学习的机会,也降低了一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给教师带来一些教学压力和身体压力,还会让学生养成依赖性学习的习惯。所以相对于国外的一些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我国的学生大多没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处于小学高段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自己自主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适当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在课堂中“动起来”,去锻炼他们的思维思考能力。
二、如何让课堂“动起来”
(一)将生活情境与课堂结合起来
在小学高段年级数学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知识零碎化,把每一个小知识点理论化讲授给学生,然后再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这样的讲课方式不仅让学生不能将各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而且纯理论化的讲课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让课堂“动起来”的活动教学法是将课堂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实验情节来创设课堂活动,可以使用车具模型的轮胎来进行话题的展开。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剪下来去感受一个圆形的样子,还可以折一折,最后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来描述一下圆的特点。
同学们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就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做一个小小的总结,这样下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和老师的总结就能对这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理解,更准确的把握知识的要点。
(二)注重活动的实践性
要想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动起来”,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每个学生都对教师创设的课堂活动有参与的兴趣。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并且也渴望自己动手操作,所以让课堂活动有更多的实践内容,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圆柱与圆锥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同学们说明一下圆柱与圆锥的定义,然后再展示一下援助与圆锥的形状,并说明它们有什么特征。之后当同学们放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中寻找一些外形是圆柱或圆锥的实物,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在讲台上给大家分享自己找到了哪些“圆柱和圆锥”。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熟悉关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加上同学之间的分享,也能认识更多身边的圆柱和圆锥。
(三)增加活动的合作与交流
让学生“动起来”还需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们对待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的意见或见解对于其他学生来说都是值得深思或者是学习的东西。通过相互之间交换自己的观点能够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从而能加深自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在可能性这一课中,对于大多数小学学生来说“可能性”这个词都是抽象且懵懂的,同学们对待同一件事情可能性也会存在不一样的看法。教师想要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可能性”这个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同学之间有序的进行交流。在课堂之中,为了避免所有学生在一起讨论时的混杂,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学生们先在小组之中讨论一下组内的观点,之后组内再派一个代表在课堂中发言。当老师问起“明天有多大可能性下雨”或者是“今天晚上有多大可能性有星星”这种问题时,所有同学在小组内讨论这影响两件事情发生的一些因素,然后再对这件事的会发生的可能性做一个总结,最后于班上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小组的见解。通过这样一个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学生的观点。
三、结束语
教育事业的改革并没有完全消除传统教学模式遗留下来的缺陷,大部分的课堂教育仍然是教师“包办”大部分的内容,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这样每个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大同小异的,抑制了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想法。所以在课堂中提倡学生“动起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学习能力去获取知识,长此以往,能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庞可彬.动起来让课堂更精彩[J].师道·教研,2019,000(007):132.
[2]李莎.让课堂动起来[J].安徽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