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陈燕芳
[导读] 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陈燕芳
        罗定市分界镇中心小学  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与规律的认知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性;思维能力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习惯有重要作用,在小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职责,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指引学生通过更加直观、快捷的方法学习和理解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可以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思路,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利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态度和习惯的引导和纠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讲解数学知识中有内涵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在当下和日后能够发挥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给自身成长和生活带来的重要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设置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满足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而且这也能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树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建立探索—完成目标—继续探索的学习体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正面和反面教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及时表扬正确、及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并随机表扬在课上专心听讲、有较强的动力和解题能力、能够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的学生,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他所拥有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以此来刺激学生们向兴趣明显且学习状态好的学生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以反面教材为例,让学生看到由于缺乏兴趣和动力、不能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导致学习效果相对较差的学生,借此用正面和反面的案例激励学生在听课和学习时保持良好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
        二、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一个相对独立的人都有自身的思维习惯或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思考角度往往不尽相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结合单个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整体效果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进度和思路,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相应的职称。教师应积极掌握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点掌握情况,从学生当下的阶段和需求出发,为其量身定做相应的学习任务,选择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帮助每个学生不断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探索,并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和引导,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能够走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和指引,让每个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立体几何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总结自己观察下这一物体的形状并进行绘画,画出立体几何的侧面观察效果图,让学生从自身理解出发对立体几何的形状进行初步的认知。在学生绘画完成后,教师再改变物体的状态,让学生继续对该物体进行观察,并画出平面的印象图。之后,教师在讲解立体几何体积的计算过程后,就刻意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在对立体几何前后形状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及的计算,如分割法、先补后减法等等,让学生在自身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探寻结果的思路。


        三、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体验
        数学这门学科中很多紧密衔接的知识或规律往往来源于教学情境,和学生们日常的体验密切相关,而且,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各种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教学场景实现对学生思路的指引,对于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主观体验,及时摒弃传统的生硬的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衔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为目标,帮助学生用更快速、高效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解题思路,探讨出数学知识和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与解题思维,实现数学中某一单元知识得向外扩展和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路和习惯,掌握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例如,在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授加法和减法的主要运算方法,在学生对这一模块知识点有所掌握后,教师可以借助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向学生展示数学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虚拟的菜市场,让学生分别扮演菜贩和顾客的角色,并给各组设置相应的交易活动,如,顾客A买了37元的蔬菜,想给菜贩50元,菜贩想直接找给顾客20元零钱,顾客需要再给菜贩多少钱,菜贩才能找给顾客20元零钱?从而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设置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情境,带领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应用。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
        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与解题思维,并将其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之中,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而多媒体技术往往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讲数学学科中的知识转化成对生活有用的东西,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中的规律,指引学生用理性、高效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图形、动画或视频,从而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体验和感悟,通过声音、视频和全过程的演示来将整体性的数学知识展现到学生面前,也借此帮助教师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例如,在对“角的初步认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正式讲课前搜集和呈现一定数量有角和无角的图形,并对这两类图片进行分类和对比,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的区别,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出,一组图片有棱角,一组却相对平滑,没有棱角。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蕴含丰富棱角的动画片等视频,并提出任务:观察与有棱角一组图片相似的图形,并思考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角,这样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认识,之后,教师再讲解不同的角的概念、特点,这样教师就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规律的理解、探索、总结提供重要帮助,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发现规律、探索问题的素养。
        结语
        新课标的逐步推行给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只有根据新课标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兴趣,加强因材施教,借助情境再现深化学生体验,并借助多媒体进行知识体系的分解和直观展现,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这也是迎合人才培养需求、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趋势的应有之义。从目前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不小的提升,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玉霞.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4):106-107.
        [2]彭婕.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6):136-137.
        [3]张屹;祝园;白清玉;等.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6):43-64.
        [4]郑艳.增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学苑教育,2017(20):46.
        [5]邵贵明;胡典顺;潘莹莹;等.深度教学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45-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