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  陈明洁
[导读] 目前新课改已经进入到了校本化的实施阶段,校本课程的构建目前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点,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校的实际构建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陈明洁
        西北大学附属小学  陕西西安  710069
        摘要:目前新课改已经进入到了校本化的实施阶段,校本课程的构建目前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点,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校的实际构建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基础性课程,在开展校本课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探究作为核心,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教学的落实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能够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以探究为核心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围绕着探究课堂针对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构建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一、以探究为核心构建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
        在开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切实的帮助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关注的一般是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并且把知识学扎实。但是经过了新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究和思考,我们开始在备课的时候关注如何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机会和条件,吸引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探究的活动中。而且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般是教师深入浅出的教学讲解,力求把知识讲清楚讲详细,让学生可以听了就能理解。但是在探究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中教师更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尝试和摸索,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的身份也从传授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素养
        在一开始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一般就习惯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不会主动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随着校本课程落实,学生逐渐的学会了独立的去进行猜测,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方案,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探讨和论证自己的猜测,进行交流分析,找出答案。将原本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状态,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下学生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更有助于实现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一)开放学生思维,留住探究空间
        儿童思维发展是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一个过程。为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能够进行自主探究的材料,学生只有有了问题才能展开进一步的探究,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创造。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学生独立的构建知识体系一个重要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重要的措施。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要能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学习,能主动观察和探究实验,使得手脑口耳多个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去探究数学知识的规律,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创造一定的条件。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性质相关内容时,以往教师习惯给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但是这并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给学生留下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使用袭击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和验证知识。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趣味性和富有挑战性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等实物去验证分数的意义和一些关系。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等等。通过学生不同的方式探究我们明显的看到了学生自己拥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完全给到了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更有助于学生探究力的培养。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情境创设
        在以探究为核心的数学校本课程建设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和形象的环境,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为重要的一一个环节。教师可以把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引入到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然后借助具备探究意义的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下去独立的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探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首先要对小学课本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争取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整合。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平时购物的情境。教师可以把学生上课的教室作为一个商城,然后教师扮演营业员售卖水果,学生作为顾客。然后假设每位学生手中有10元的零花钱。卖的水果中苹果2元一个,香蕉一元一根,橙子3元一个。这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比如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这里买一样东西,然后计算还剩下多少的零花钱。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这里买两样东西,然后计算剩余的零花钱。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对于减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建立起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更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引导学生努力探究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课堂的气氛。那么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也同样如此,只有数学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了,学生才能更好的思考和探究,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探究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给到学生发展自己思维的机会。那么教师就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的将课堂交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我思考和自我表现。学生除了作为课堂的参与者也可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主要是需要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在实践中应用。那么教师除了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应该多聆听学生想法,争取采取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也会获得参与课堂更大的自信心,会对学习产生更多的期待。
        (四)注重教学创新,引导学生探究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逐渐的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在开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中我们也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学活动,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在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的频率和比例,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仅凭借口述来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教学创新,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进行图像平移和旋转的动态展示,这样学生便可以有深刻的体会,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使用自己的思维再一次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理解,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到学生更多自由的思考和探究空间,给学生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颂京.开发校本课程 创建特色学校-"学校课程建设特色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J].福建教学研究,2008,():7-8.
        [2]蒲晓茹,孙诗,王海燕.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TRI"综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8,(35)
        [3]谢秀容.紫竹笛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研究,2016,(002):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