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   陈海霞
[导读] 数学是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一门课程,特别是对于小学的课程,教学和生活接轨较多。
        陈海霞
        四川省射洪市第六小学629200   
        摘要:数学是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一门课程,特别是对于小学的课程,教学和生活接轨较多。生活资金流通以及购物都需要用到数学计算,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作为学术的课后作业以及教学素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强化对学生生活化的联系,让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于生活,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强化知识学习,提高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教学;运用研究
一、引言
        生活情景的创设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消化为目标,通过回归生活将所学知识内在联系构架化、系统化,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运用的目的。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情景方法的运用要适时、把握频率的运用,不可单一化的使用。另外老师的教学思路需将生活化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学会思维切换,老师对知识的教学游刃有余。
二、小学数学生活情景创设的考虑因素
(一)符合小学年龄段思维范围
        生活情景创设,目的便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因此,情景创设首先得站在学生的位置,来适当的融入生活情景。在保障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情况,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范围。低年龄段的学生应当多融合生活化的生活情景,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避免过于复杂的生活情景创设,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只要用心就会发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随处会用到数学,只是当前信息便利化,随处可以手机支付、电脑计算,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忽略了知识的运用。对学生家长而言,时间精力有限,需要快节奏的生活。但对小学生来说,就当数字游戏娱乐玩耍。因此,老师尽可能地选用生活实际中几乎天天能用得到的数学计算为学生模拟情景演练。[1]
(三)找准教学重难点
        从生活实践来看,大多数小学生还未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因此,对这种教学方法持以抗拒的态度。也有部分教师将情景创设当做重点教学手段,忽视了其他教学手段的融合。例如课前引导、课后复习等知识的连接。缺少对生活情景创设方法的应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老师需要对生活情景的创设。把握生活教学的重难点以此将生活教学作为老师教学的亮点,不可适得其反。课后复习作业的布置,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将家人需要的水果和蔬菜列出清单。由家人带领小学生去购买。

此时学生掌握经济的支配能力,可选择讲价或者直接支付。例如:小林家里现在需要采购一周的水果和用品。妈妈列好的清单为:2条毛巾、一提卫生纸、3双牙刷、4斤苹果,毛巾的单价为12.5元2条,卫生纸的单价是15一提,买一送一,牙刷的单价是2.5元,苹果的价格分别是3.8元、2.6元、4元,根据不同的苹果种类和质量需求可选择,在买单之前,小林可以自己进行计算,准备好费用,待收银台的工作人员进行收取。这时再与正确费用核对,自己计算的数字有没有错误。如果错了,是错在什么地方,长此以往,就会累积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小学生可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而为之。
(四)采用通俗化情景教学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情景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深奥的数学计算知识,浅显易懂。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积极地爱上数学,开始学习。如果教师用专业术语给学生进行数字计算机教育,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还会极有可能让学生输在起跑线。因此,从多方面来说,这是不利于数学学习开展的,[2]由此可见,情景创设的核心是数学知识通俗化,用学生听得懂、生活用得到的语言教学。
四、生活情景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创设以有趣的生活情景为载体,以此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生活情景的创设,离不开日常生活事例的积累。处处皆数学,处处皆学问。数学老师可日常观察小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课堂加以利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消除对数学知识的疏离感。在具体实践中,老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3]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举例:在进行数学加法与乘法换算时,老师可以扮演收银员,学生充当家庭小财务。让小学生帮助家庭买好近期需要的水果。比如:4.3的4倍计算是多少?教师可以将问题换为:一颗柚子4.3元,过年妈妈要去奶奶和外婆家。这时,我们就需要准备好3颗柚子,那我们要付给超市多钱?这时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两种思路,计算方法一:4.3+4.3+4.3,计算方法二:一斤是4.3元,三个相同的斤数价格,那就是4.3的3倍,即4.3*3,乘法和方法的转换,就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解释清楚。
总结:小学生情景创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效地结合,将是老师与学生一起要共同探索的方法。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才能教学的根本目标。由此可见,老师应该积极的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精神和理念,落实情景创设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丽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73-174.
[2]桑学花,杨本民.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9:13-13.
[3]韦家明.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书文摘(中),2019:0135-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