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育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分路镇第四中心小学 湖北省黄冈市 435500
摘要:随着人教版课改的不断改革和升级后,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新教改的改革中,教育者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外,还需要通过情境化小学和主动探索等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等能力。而对于小学的数学学科而言,利用情境化教学理念不仅是现在改革的初衷,而且在一线城市及其它教学水平比较发达的地区,情境化教学模式更深受学生和教师的青睐。那么,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利用情境化教学来加强学生的体验感,为更好学习数学学科做好铺垫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教学理念;应用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理念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的启蒙课程,而且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在情境化设计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现状进行全面考虑。笔者在调研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的时候发现,其提问、互动及小组讨论是现在数学情境化教学中常用的方式,而且这样的方式虽然说有利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但是在教学阶段,依旧存在众多问题: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直接对情境化教学产生影响。而大部分教师开展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掌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死板及一板一眼的情况,而这样的提问,是不利于情境化教学的构建。因此老师在设置情境化教学概念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作可落地、有效率的教学方案。
2.老师在课堂占据主要地位
大部分学校的情境化教学概念中,依旧还是以老师的思想和理念为主导。在问题设计、问题发问的环节,教师除了遵循课改及课程目标去设计问题外,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课程的互动效果到底对学生有无效果,这样的方式,是否学生会受益。然而一味的使用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教学,是非常不利好课堂效果的表现。因此想要改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还是需要加强课程的创新,才能改善教学环境。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小学生在教学阶段,尤其是针对数学的学习,依旧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其实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其导致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下降,还是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认知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想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是需要开展高效、有用的情境化教学思路,才能全面推进小学生数学情境化教学的改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理念的运用策略
1.设置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场景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设计,不仅讲究技巧,还讲究方式和方法,因此在设置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小学生的好奇心及对外界的认知非常敏感,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情境化教学理念的融入,可以帮助小学生开启逻辑思维能力及个人的抽象能力及自我学习的主动意识能力等。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阶段,讲究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是可以带动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因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拓展,也是他们开展学习、娱乐、互动为一体的教育模式。
如在开展情景化教学场景阶段,可以融入趣味性的思路和题材。如在一年级数学的情境化设计概念中,利用小动物的趣味性在展开课堂的探讨,如《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欢欢、莹莹、妮妮的小猪因为要搭建一个房子,然后在搬砖的过程中,三只小猪在PK搬砖比晒,欢欢比莹莹多搬了10块,而妮妮比莹莹多了5块,问谁能获胜。虽然这道题看着是简单,但是对于小朋友而言,其自我解决能力的认知差,面对问题阶段,依旧存在胆怯及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难题。
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展开例题讨论,而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2.情境教学案例互动和生活相关联
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掌握情境教学案例,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开启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因为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认知及理解融入生活场景的意识和状态后,是可以快速理解其中的奥秘和真谛。比如说在开展情境教学案例互动阶段,小学生想要掌握生活中闹钟的位置,那么老师可以利用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上午起床的时间、中午吃饭的时间和晚上睡觉的时间结合家中闹钟呈现位置画出来。其实这样的生活化联系,可以加快学生对时钟的认知,其实这样的方式,在其它的案例中也是非常实用的。
小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数学知识,还能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学习了统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统计班级当中学生身高,体重情况。通过简单的生活化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理念来完成。但是学习是自我认知、自我实践的一个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还是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另外在课外或者授课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带着学生进行实践,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情境化教学区加深自己对课程的认知。如算算珠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案例,但是需要考察学生对算珠的掌握和认知,在开展实践也不难。
如在教学阶段,可以利用手工道具、相关的数学器材等教具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如利用长方形磨具,引导学生自己手动折出一个长方形的形状,利用直尺等器材协助测量,最后得知它的实际面积。这样学生也就知道为何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其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的题目,除了是逻辑算法和加减法为主外,其部分课程也融入了逻辑思维及推理等。因此在课程学习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设置情境化教学,然后利用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外界的掌握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如对三角形、直角、正方形认知,老师可以利用模型、教材等方式让学习分清楚直角、三角形等之间的不同,然后利用小组讨论方式,分别解析他们之间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方式可以为他们更好掌握直角、三角形等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情境教学案例互动其实一直都渗透在学科中。对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设计中,还是需要围绕课程的创新、新课改去下功夫。尤其是在情境化教学理念的实施阶段,教师更要改变课程的设计方式,尤其是在课程设计阶段,摒弃自我主导地位的提现。多以互动、引导及沟通等情节去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这样的沟通,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且,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理念的运营,除了渗透到互动环节,他还渗透到自我认知、自我兴趣培养等概念中去。
参考文献:
[1]王云富.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67.
[2]史官英.浅析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19(28):89.
[3]李洪丽.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8(10):134.
[4]魏宝元.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