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读《教育文摘》有感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刘伟
[导读] 今天想就其中的一篇《我尝试分层教学的做法》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刘伟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九中学
        读书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对于我个人而言从教几年,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教育文摘》这本书一直伴随着我,里面记录了很多优秀的教育案例和一些经典的教法学法,读完以后让人收获颇丰,所以几乎每期我都会仔细阅读,尤其对于有些文章和看法深表认同,有的时候也随笔写下读书笔记,今天想就其中的一篇《我尝试分层教学的做法》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那句“我喜欢思考事情应该怎么做会更好”,我原来在高中教数学,今年是第一年来初中任教,而且带毕业班,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所以我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提高每个学生的成绩,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开学一个月后慢慢对学生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差异很大,好比一个班30个人,能分出3个层次:10个A,10个C,10个E。上课有的时候真的没法进行,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有连续性,数学的学习也是很容易出现分化和分层的,只有每章的起始课才能让所有的学生能跟着你,其他的课根本不可能,因此,这真的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期中考试过后,我在两个班进行了尝试,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行排座,A和C同桌,E放后面,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施教,这样更有针对性,那么面临的问题的是好和中的效果还不错好,因为A同学你根本不用管还可以帮助B的同学,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研究和讨论,能够受益很大,E学生教师来关注,因为它们的能力有限,有的时候每堂课要单独给弱生布置任务,从头开始从最基本的数的运算开始,一堂课的整体效率感觉很低,老师很累,好学生还没有学到更深的知识,弱生是能学到一些东西了,因为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就是进度很慢,不能在黑板前统一进行讲解,所以这次尝试的很纠结,大概进行了一个月我就取消了,理想很丰满,现实确实很骨感,对于这个分层教学一直是我思考的方向,实施分层教学后,我又再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怎么能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呢?
        我觉得要想分层教学达到效果,要从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分析都得分层次进行,这样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身为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达到同一水平,说实话,这也不现实,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得到较大发展。只要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也就达到了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一般地,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分层的需要选定多种教学方法,适用各个层次,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照顾各层次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会有收获。
        总之,分层教学探索之路还很漫长,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尝试,争取早日使分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