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二中 724200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一般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是研究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在高中教育阶段,物理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重任。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不少教师尝试应用问题教学法,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本文以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讨论对象,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应用
1 引言
当前,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要以育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的彰显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求新求异,而是要能够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观察、思辨、分析和整合,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推动学生创新,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充分的研究问题,不断进取。
2 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应用创立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创立情境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空间,从而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将创立情境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上,有助于学生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的质量,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但是,在创造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条原则,第一,创立的情境问题不能脱离课本,而且要从学生能接受的真实情境出发,简单的说就是要适合高中课堂也适合学生。第二,明确创立情境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创造的问题情境要有吸引力,能吸引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创立情境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但是由于高中物理老师和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高考,所以导致了老师在教学中过重的看重分数,因此,高中物理老师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即便想把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上,也会因为出现的各种状况,导致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进展的不顺利。
3 有效应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措施
3.1 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例或他们所关心的一些科技话题来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后,教材内容的提出大部分采用的是实验演示来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动量守恒》学习中,课本应用两小球的碰撞试验,通过改变质量,速度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创设碰撞过程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达到对实验中问题的解决目的,完成新知识学习的目的,学生也学会了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曲线运动》学习中有红蜡烛在液体管中运动实验,可以很形象的处理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可以对红蜡烛运动展开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研究红蜡烛参与两个分运动情况和最终运动情况。
3.2 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难易适当的问题
高中物理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时,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实际学习需要,推动高效课堂的建构。
例如,在开展“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可先询问:“大家听说过摩擦力吗?摩擦力在哪些地方出现?”引导学生列举一些摩擦力实例,如轮胎花纹、拧螺丝、溜冰、洗衣服和拧瓶盖等,使其认识到摩擦力无处不在,然后追问:“粉笔可以在黑板上写字,那么可以在玻璃上写出来字吗?”学生尝试操作,比较这些字的不同且思考原因。接着,教师拿出几颗光滑的玻璃球,让学生用筷子将玻璃球夹起来,并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使其讨论回答,同时追问:“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放置在教室中的桌子,搭配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使其亲身感受推力的大小变化,分析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感性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3.3 采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趣味性
在创立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们难以理解,所以,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在学生解答出问题的时候加以表扬,在学生遇到疑惑的时候耐心指点,如此,才能避免学生遇到问题就产生的自卑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端正学生学习物理的心态。而传统的物理课堂相对枯燥,老师授课的方式也比较压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高中物理老师应该积极的改进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了让课堂的氛围更轻松有趣,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情境模式,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学习物理知识,并可以适当的将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和创立情境的教学模式互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多媒体课程,在多媒体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见解,从而丰富课堂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成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4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首先,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建问题情景,如在讲述力的分解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教师将两个相同的大质量砝码用细线提起来。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用两根线提起来更容易,还是用一根线提起来更容易。大多数学生都肯定的回答,两根线更容易,一根线容易断。但是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用两根线提时,线反而更容易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根线反而不如一根线的效果,因为有一个认知的矛盾,学生问题探究的兴趣就可以被极大地调动,同时学生迫切希望自己动手的实践来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而引出了课程的主题: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很多这种看似不合理,其实却完全符合物理科学道理的实验,让学生们积极探究。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以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们也会建立起基本的物理学习意识,大胆设疑,小心论证,使学生的学科思维越来越严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物理的课堂上适时的引进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所以,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各个学校。但是在引用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老师良好的教育态度有助于活跃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容易,从而有效的提升高中物理授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晓健.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7):58.
[2] 刘生波.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6):15-16.
[3] 万俊兰.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53.
[4] 王社君.浅谈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4):150+152.
[5] 孙玉平.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