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勇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 733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有关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途径模式、实施路径的研究与分析,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点与核心。而以合作学习为引领的全新教学模式的出现,既充分践行了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也更为契合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在合作学习策略的驱使下,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协作、探究、交流的机会更多,其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问题的分析、物理概念的掌握、物理公式的应用、物理定律的体悟更为深刻、充分、到位。而且,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其思维激活、思想碰撞、认知交融、能力内化的体现,更利于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时,应加强对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与渗透,积极创设合作生态、科学打造合作平台、有效开掘合作资源,使有助于合作学习开展的各类素材深度融合至学生合作学习领域,为确保初中物理教与学高效开展,为推动学生物理认知能力全面提升而提供助力,开辟道路。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探讨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载体,以互动为辅助,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研讨、探究中解答学习问题、明确学习思路、理解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以全面调动学生各方面潜能,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与相互协作中提升认知能力与综合素养的互动式、互助式、互促式学习策略。由于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在思维、认知、理解上依然存在诸多欠缺,以致其在面对诸多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等内容时往往会因为理解不深入、掌握不充分而陷入认知困境,物理学习的实效性与发展性自然也会大打折扣。而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引入,既是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度践行,又可以切实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与缺憾,使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更为充分、到位、高效。因此,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困境,教师应该以合作学习策略为辅助,通过对其灵活应用与深度融合,使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效能提升与活动开展的诸多合作学习方法、策略、手段等充分衍射至教与学的各个层面,以全面提升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教学效能,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目的。
一、科学构建合作小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科学的合作小组设置,是确保合作学习策略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只有组员之间搭配合理、配合默契、交互充分,合作学习策略的作用与功能方可切实彰显。因此,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该本着互补、互促、互助的原则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准则,并通过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充分考量与深度研判,使具有不同性格特点、认知诉求、发展需要的学生科学分布至同一小组,并能够在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分享、研讨中共同解决学习问题,以帮助其在合作过程中夯实学习基础、增强学习能力、促进认知迁移。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不同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对其所处组别予以即时调整,以切实提升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的实效性,达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声现象”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引入问题:声音是什么?声音具有哪些特征?并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组内开展探究、研讨、分析,就自己的学习结论进行分享、交流,在辨析与明确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彼此协作中获得认知夙愿的释放。
二、加强师生合作互动,提升教学的合作实效性
必要的师生、生生互动,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更具实效性。
因此,教师应该以合作学习策略为辅助,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以强制“灌输”、直接“讲授”为主的教学误区,将学生引入欢悦的合作生态,并结合具体合作目标、任务、内容、要求等,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中探究所学知识的内涵与本真,使不同学生在合作学习策略的驱动下学有所获,在相互交流自身认识、思考、感知的基础上拓宽教学路径,彰显合作实效。例如,在开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构建实验生态,并由学生自主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分工,让组内不同学生负责具体操作环节的实践与探索,在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助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实验数据、找寻操作误区、得出实验结论,使实验探究的开展更加科学、高效、精准,为教学效能凸显提供保证。
三、即时开展合作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性
合作学习策略的落实,离不开必要性教学评价的辅助。而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评价,又可以于无形之中提升合作学习开展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因此,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关注不同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并结合实际情况,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延时性评价等评价策略灵活应用,在不同评价策略的辅助下提升合作学习的发展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为了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评价效能切实彰显。教师还应该借助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至合作评价领域,在更为丰富的评价引领下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在开展“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小组之间组员分工是否合理、合作过程是否有效、目标达成是否精准等开展评价,让学生在合作评价中开展反思、进行探索,即时纠正合作过程中的各类错误、失误,为促进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理解奠定基础。
四、结论
总之,合作学习策略的诸多优势,使得其在初中物理教与学领域的应用,显得更具必要性与现实性。而且,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充分应用,更是对新课改要求的充分践行与深度落实,势必会诱发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效能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认知潜能的激活,综合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策略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结合不同学生在合作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对合作的内容、要求、方式、任务等予以适当调控,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开展更为贴近学生认知需要,使合作学习策略的作用与价值得以充分凸显。同时,由于不同教学内容在目标、定位、导向上有着较大差异,这使得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策略时,应该加强研究与分析,尽量使所设计的各类合作活动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以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辅助与引领下深入参与物理知识学习,更好提升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黄灿才.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J].知识文库,2017(12):134.
[2]赵淑珍.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天天爱科学,2016(16):38.
[3]广学博.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4(02):19.
[4]张小红.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