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智超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芦湖学区寨子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6300
摘要:具备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突破认知挑战,获得需要满足,是小学数学的基本育人导向。然而,对于正处于认知发展期、塑造期的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其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维能力有待激活、知识构架并不完备,加之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形成,以致其对于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化、形成、塑造,必须以潜移默化式渗透为辅助,使学生在探究数学内涵、感知数学魅力、领悟数学本真中学会解决问题,敢于分析问题,深度探究,并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塑造,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落实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开展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内化时,必须以学生学习实际与认知特性为基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充分渗透至具体问题领域,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方式,为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困境,提升综合素养而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思考;实践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多样、灵活多变,每一种策略背后都蕴含着对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可以说,学生对于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化与应用,便是其数学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塑造的体现与反映。而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策略,对于其终生发展与夙愿释放也会产生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更利于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综合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渗透时,应该从学生数学基础与思维现状出发,加强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措施的创新、教学路径的延展、教学情境的创设,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感知、体验的机会,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在质疑、探究、分析、反思中学会应用列表的策略、画图的策略、枚举的策略、替换的策略、转化的策略等多种数学策略来解决现实问题,在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使小学数学教学向着符合学生认知特性、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方向而高效推进。
一、结合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
由于不同数学问题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点、切入点、考察点不同,以致不同问题的解决途径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实际与具体问题为辅助,灵活渗透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发现、转化、应用中探寻问题的隐含条件,将不同问题与具体知识关联起来,在针对性分析、科学性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理清思路、明确导向、有序解决不同数学问题。一是切实强化发现问题意识。设计出一些针对性问题,指引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未知信息等开展观察、分析、思考、探索,在质疑中提升其思维能力,在理解中掌握解答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技巧。二是充分渗透转化问题意识。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必要性转化,只有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数字问题转化为图像问题,方可找到更为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对应的问题解决策略自会更加科学、高效。而且,学生在转化中也会获得思维的提升与认知的增强,这使得转化问题意识培养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有着重要价值。三是全面培育应用问题意识。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直接对应着不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应对、化解现实生活问题,则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故此,教师应该以现实生活问题为引领,对其科学加工、改造、优化,使学生的认知导向由学数学向用数学迁移,便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与应用中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化与提升,也会对学生数学认知能力提升带来显著影响。
二、开展科学引导,培育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只有以教师的科学指引为驱动,学生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策略方可更为丰富、多元、深入、科学。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问题、活动、内容的设计,并在不同教学环节充分融入对应的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指导,以带动学生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掌握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内涵与实质,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基本能力,掌握解疑技巧。一是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由于很多小学生理解能力普遍比较欠缺,以致其只有学会读题,并能够在题目中搜集有效信息,其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可更为充分、有效。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读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反复、多次读题中完整、准确理解题目信息,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已知未知条件梳理清晰,在按照一定思路解答问题,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二是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多设置一些趣味性、探究性、互动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辅助下调动思维,探索问题导向,带着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来解决不同数学问题。例如,在开展《找规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班级随机选取10位同学,并依次分别给他们分给1颗、2颗、3颗糖果,以此类推,由班级剩余学生猜测第8、9、10位同学应该拿到的糖果数量,在鲜活生动的学习情境驱动下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解决问题策略。
三、设置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数学应用素养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体验、探究的机会,便会于无形之中强化学生对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实践活动的设置,将数学投射至生活领域,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最为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迁移、过渡、转换中学会应用不同解决问题策略来解答、应对现实生活问题。而且,随着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升与充分增强。例如,在开展《认识图形(一)》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收集身边的不同图形实物,并将其引入课堂,开展观察、对比、分析,并尝试画出不同实物的平面图形或者基本形状,在动手实践中强化对于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更加充分、深入。
四、结论
总之,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在学生思维开启、认知迁移、素养塑造、问题解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强化与培育,也是小学数学基本育人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以数学基础夯实为关键,将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灵活渗透至数学概念、公式、运算、定律等教学领域,使学生在深度探究与充分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深入理解不同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价值与作用,构建其更为完备的知识体系与认知框架,实现思维的激发与认知的提升,使数学教学向着立体化、多元化、丰富化、透明化、直观化方向迁移,为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而提供辅助。同时,由于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教法,创新学法,对学生开展科学、全面、深入的指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策略,更好学习数学,全面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金小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问答与导学,2019(34):26.
[2]王海峰.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31):83-84.
[3]孙锦玲.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06):67-68.
[4]付国清.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