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炎全
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永平小学,广西 梧州 543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对于数学课程来说,很多数学知识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将生活资源引入数学课堂,实现教学应用,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就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发展成长规律,合理利用人生资源,使未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与之充分结合,从而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此,本文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资源;体现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因而使得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小学生而言,从理论上讲,进行数学教学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使学生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于它。
一、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课程教学不感兴趣,对老师的教学表示反感的现象。为此,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场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享受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向我的学生展示了电视节目的预告片。然后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每天什么时候播出新闻?”根据他们的经验,许多学生立即回答了“晚上7点”。一位同学满脸疑惑的问道:“为什么在这里却写的是19时?”这个同学的问题立即引起了所有学生的关注,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最终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这为学生深入研究24小时制以及正常时间格式和24小时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将生活化的问题引进数学课堂,激发了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欲望,促使其积极地去发现、探索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基于生活认知体验,增强学习效果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良好的生活体验。在数学学习中,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启迪自己思维,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探究内容的理解认知,为建构更深层次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例来说,在讲授“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课堂设计:我首先问同学们:周日,小明到图书馆去买书,他从家里出发,路经汽车站、商场、然后到达图书馆,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小明按照原路返回家,应该按怎样的路线走?情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学生答道:由图书馆一新华书店一车站一家。教师接着又问:小强早上去学校,在路上花了20分钟,七点半到达学校,请你们算一算小强是几点钟从家中开始出发的?学生答道:扣除路上用的20钟,是7时10分。
然后,教师又问:小红同学到超市购物,购物消费了45元,她手里还剩4元,问她手里原来有多少元钱?学生答道:
45+8=53 (元)。之后,老师总结道:刚才同学们在解答这些问题时,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所解答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们思索了一会,马上回到道:这些都与我们生活实际相关的。
把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介绍给他们,让学生学习起来快捷便利,增强了参与的主动积性,学习热情度极高。真正的认识到数学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三、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而且能把更科学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老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知识,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改善他们数学学习成绩。举例来说,在进行“垂直平行”知识教学时,老师给学生们出示了一道生活化的问题:“离小丽不远有个大超市,为了方便人们购物,相关部门打算在此修筑一条水泥路面,需要策划具体方案。”请同学们帮忙策划一下。这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简单的平面图,让学生试着画线,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另外,还有很多的类似例子,如我们自身的身高是多少,如何测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得到 cm、 m等长度的测量单位。
实践出真知。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学会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获了成就感。同时也在不断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大量实践证实,实践、探索和思考是学生获得有效数学理解的关键。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认识理解数学。
例如,在学完“认识小数”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们借助父母的帮助,去探索了解自家家用煤气、自来水每吨的价格是多少,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各民族人口的具体人数,并把自己的探索结果一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这种生活化的实践练习,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更多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不仅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总之,生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作为数学教师应积极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相整合,开发多种生活资源,拉近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习洪.善于利用生活资源 解决数学课堂问题[J].新课程,2015.
[2]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李幽然,李燕.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之思考[J].新课程研巧(上旬刊),2011(9):75-77.
[4]喻叶红.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J].知识窗,2018,(6)?:7.
[5]叶应斌,凌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J].生活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