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伟
河南省平顶山舞钢市第七小学 4625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教师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其中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鉴于此,根据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也开始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模式,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根据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实施途径。
一、当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强行将抽象知识转换为具体形象,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资源
科技是把双刃剑,尽管信息化教学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今多媒体普遍运用于教学中,数学中许多的抽象知识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记忆。但是,有的知识需要在抽象环境中运用才能更好地展现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教师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知识的教学、学习、练习环节,严重依赖多媒体,不仅会导致教学的效果降低,还不利于教师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过于关注多媒体上的知识,忽视黑板上的重要信息,以及教师的引导,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和初衷相背离。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以及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教学节奏,但不注重学
生的思考和吸收
多媒体教学加快了数学学习的进程,节省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时间,课堂知识量增多,但是没有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小数数学教师往往着眼于课件,把一节课的时间讲满,没有留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及理解本课程的内容,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讲解,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也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超过一定的度,学生根本就记不住那么多,俗话说物极必反, 要适量而行。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和认知程度设置,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这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严重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发展不利。
(三)教师专业水平不足,使信息化教育产生消极
影响
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也会是一种必然趋势,教师的专业能力会对信息化教学有很大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的老师,难以提升课堂效率,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方式,课堂的质量和效果都不太理想,其原因在于,专业素质不够强,基础教学设计不够扎实,经验不丰富等。一些年龄较长的教师,对于多媒体操作不够熟练,不容易运用新时代下的一些信息技术,对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的学习以及运用能力都比较弱。因此,在一些抽象知识面前,不能使用多媒体直观、简洁、生动地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
而年轻的教师,则是过于追求课件的“好看”,忽视了教学内容,难以提高教学的质量。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来说,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具体的实施途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成长的初级阶段,好动性强, 精力不够集中,对于数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难以理解。因此,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较好的办法, 一般情况下,那些比较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东西更容易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数学课程中的内容很多是比较枯燥的,需要动脑思考琢磨的。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本,增加了许多图片、场景,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场景图片进行解释说明, 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创造一种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增加数学教学的乐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奇数和偶数”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
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中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问学生班级所有同学是否都能凑成两人,若可以凑成两人,那么班级人数就是一个偶数,若有落单的同学,那班级人数就是奇数。根据课程中举例,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数学题,分别出几个数字,让学生区分奇数和偶数。通过有趣的课堂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激发出学习数学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能够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复杂的知识可以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数学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不强,没有太多实际生活经验, 理解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 信息技术把数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形象的、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课件学习,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数学科目的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使用信息化
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其理解能力。例如,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家庭住址分别标注在地图上,让学生区分其方向和离学校的距离,这样的例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他们更愿意去接受,并且加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出一种虚拟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容易理解课程中的概念。
三、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吸收其中的优势,要将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时,也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春明 .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J]. 文存阅刊, 2020(4):52.
[2]华春芳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微课的策略浅析 [J]. 文存阅刊, 20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