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范成壮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范成壮
        福建省大田职业中专学校  3661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而高职院校的旅游、社会文化研究相关专业当中,旅游地理是十分关键的科目,对学生旅游行业基本能力与核心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旅游地理教学的特点及难点,探讨了直观法、对比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地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引言:
        在现代高校教育领域中,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涉及到人类旅游活动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性科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如今我国乃至全球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地理教学备受重视。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再满足现代教学及社会应用的需求。下面,本文就以旅游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对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旅游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旅游地理教学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的学科,包含大量的基本知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旅游地理首先要建立在传统地理学科的基础上,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信息、区域文化、自然科学等。在此基础上,包含大量与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并将现代旅游行业专业知识纳入其中。普遍情况下来讲,旅游地理科目对学生是一门有吸引力的科目,学生很容易被丰富、有趣的知识吸引。但是,由于旅游地理科目本身具有传统地理科目知识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如果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困倦、畏难的情绪。笔者通过采访及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对旅游地理科目有兴趣,实际上是由于其对该科目的认知存在偏差。尤其是很多学生单单认为该科目就是介绍各个地方好玩的事物及美丽的风景[1]。但事实上,旅游地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民俗文化,基于地理知识及旅游专业知识,为旅游产业、社会文化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讲,旅游地理科目知识量大、内容复杂的特点,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挑战。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无法达到现代旅游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要求。
二、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分析
(一)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图片、影像资料等,为学生展示相应的知识。随着现代信息化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各大高职院校都逐步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从基本的教室多媒体系统,到信息化图书馆、微课资源库等,都给旅游地理科目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捷[2]。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多媒体系统,进一步优化直观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西湖十景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渠道查询到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看。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自行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相应的资料,与老师同学分享。显然,多数学生是没有去过西湖的,并且即使是去过的同学,也可能没有对西湖十景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通过图片、影像资料进行直观的展示,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让学生保持专注。其次,可以让学生懂得在旅游行业中,对景观美感、文化背景进行挖掘的重要意义。
        再比如,在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喀斯特地貌景观现场,以及深入各种溶洞、天坑景观之中,让同学们能够对这类景观有一个深入的体会。基于此,教师通过引导,让同学们学会从自身感受的角度,对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旅游价值进行分析。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去探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掌握这堂课的核心知识。

最后,再通过图片、视频为同学们展示我国贵州、云南、广西,以及美国肯塔基州、法国科斯等地区经典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全球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所在地,另一方面让学生开拓视野,形成良好的世界地理景观研究意识。
(二)对比教学法
        前文提到,旅游地理科学的知识内容体量大、体系复杂,传统单纯的记忆教学法无法让学生很好的进行掌握和融会贯通[3]。而对比教学法是一种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复杂知识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和应用。
        例如,在现行旅游地理教材中,我国被分为7个主要的旅游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照旅游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从地貌特点、气候条件、主要动植物、文化背景等方面,引导学生分别对我国7大旅游区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让同学思考我国七大分区的基本原则,探讨各个地区在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具备的各自特点。再通过提取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对我国各个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旅游地理知识时,过于关注自然景观和与民俗、历史有关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忽略了现代都市景观、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为此,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近年来比较有热门的城市让同学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可以选择同属西南旅游区的重庆、成都两个城市,分别从地形、地貌、城市组团形态,以及城市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等角度,让学生分析两个城市之间的区别。最后,提取这两个城市比较知名的火锅文化,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或利用闲暇时间亲自体验的方式,去分析两个城市在火锅文化方面的异同。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重庆和成都在地理位置、文化发展背景存在关联性的情况下,会出现特色如此鲜明的文化特点[4]。显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大量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从表面入手,挖掘不同城市旅游资源的区别,以及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这将有助于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夯实旅游行业从业基础。
(三)情境教学法
        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也值得大量使用。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利用相关资源,创设一个学生熟悉、感兴趣且与教学知识相关的情景,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的方法[5]。该情境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际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乐山市某高职院校在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旅游志愿者活动。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导游、游客,在当地乐山大佛等旅游景点进行参观,然后“游客”大量提出准备好的问题,由“导游”进行讲解,教师则在旁边进行引导和补充。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跟随当地专业旅游及地理研究部门工作者,了解导游、景点管理、文物修复、民俗活动表演者、景点水文研究者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进一步了解相应的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旅游行业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旅游地理成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中十分重要的科目之一。在旅游地理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树立科学、创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科学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夯实旅游地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进而为国家相关行业输送高素质职业人才,为旅游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俞黄.中职学校《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2019(49):155.
[2]娄焱.新时期改革创新旅游地理教学方法的思路[J].探索科学,2019(10):147-148.
[3]陈爱兰.旅游地理教学中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与审美艺术的培养 ——以羊架河为例[J].中外交流,2018(36):2-3.
[4]宣蕾.中职学校旅游地理教学方法的实现途径探讨[J].中外交流,2018(15):54.
[5]胡艳梅.中职学校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10):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