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邓胜和
[导读] 新课程实施的焦点在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邓胜和
        广西省防城港市防城中学  邮编:538021
        摘要:新课程实施的焦点在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集主体性、创造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因此,实现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构建知识的操作平台,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思想政治课 策略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并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推广到其他学习方式中去。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定位及要求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提供的诸多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内容,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如下:
1. 教师研究性地教――以发展学生素质为目的,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本结构,而且应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只有把所教内容放在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下,才能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所以研究性学习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平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科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通观全局的能力,还要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风貌,更要有勇于接受挑战的思想品质,具有科学态度、钻研精神、先进理念的教师才能以行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对科学的执着[1]。
2. 学生研究性地学――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建构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研究性学习定位为一种学习策略、一种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它的各种特点通过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模式表达出来。这些不同的模式表达的存在,是因为学生、学校、教材、教师、资源等因素的参差不齐;但是归根到底,对学生而言,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式,目的都是非常明确的: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并发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也在学习与实践中间搭起一座桥梁,在解决矛盾冲突中学生的创造意识也得到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最高层面上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使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3. “教”的研究与“学”的研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统一
任何教师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由此,教师在设计“教”时,总要先研究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得好”,这就是备课不仅要备内容、备方法还要备学生的原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于某一概念,教师总是假设自己为“一无所知”的学生,他们这时除了在学术层面研究外,还得研究怎样让概念被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中,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置情景、体验发现往往是他们采取的策略模式;而在学生介入“共同研究”学习活动中时,教师也在不断变化的“研究学习”活动中修正自己、调整学生,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有人说研究性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在教材这一平台上共同进步是很有道理的。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调查、调研中,发现还有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此重要,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大大削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这一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2.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目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开展问卷调查,发现有些思想政治课老师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学习,还把教师定位在 “传道、授业、解惑”,对实施素质教育没有很好的认识。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注重学的方法,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3.骨干引领、多措并举
        研究性学习应充分考虑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可操作性,提供更好的指导性。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的差异性,综合素质的差别,有必要在教师中多开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更应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学校,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从而让广大教师从骨干教师的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中,受到更好的启迪和感悟,提高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2]。同时,学校层面、各功能处室应当开展示范教学课,教育课题研究,举办理论讲座,校本培训等,让研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总之,让研究性学习走进中学思想政治课,能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
         参考文献:
        [1]谢燕贞.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度”的控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2期
        [2]刘云.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0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