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 邓燕
[导读] 班主任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上的引路人,而且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非常关键的指导者。
        邓燕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班主任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上的引路人,而且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非常关键的指导者。小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还非常弱,这给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小学班主任为了能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必须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总结,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方法的调整,使得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临的困境以及提出相关的突破方式,期待对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改进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突破
        引言:
        在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认识水平还比较弱的小学阶段,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对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内容的渗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全面发展的同时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自主意识非常薄弱,对事物判断的标准也比较模糊,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会面临很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班级管理中管理思想比较落后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上的加强是最为关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方法。但是实际的现状是很多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管理思想和理念都比较落后,还是延用传统的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方法,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是无条件听从老师的安排和管理[1]。在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限制。这样的管理方式也是和最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
(2)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会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重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和提升。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必然无法建立友好的关系,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更多是以服从管理为为主,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决策中,班级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突破方式
(1)建立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中,不仅要结合学校管理的统一标准和制度,还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积极主动在班级开展个性化管理模式。在个性化管理模式的制定中,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2]。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也能够很好的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同时制定多元化、系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立体的学生评估模型。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意识,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协作的方式共同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秩序和促进班级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可以首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针对班级中的日常事务可以和学生展开讨论征询学生相关的管理方法。

比如班级考勤的管理方式、学生迟到早退的奖惩制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的管理方法等,还有对于卫生的管理等。这些都是与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在针对这些内容制定管理制度中一定要与学生共同讨论。一方面在讨论中也体现了教师了学生平等交流的关系,另外通过讨论出来的方案和制度学生执行起来更加容易。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立“意见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有什么意见都可以通过意见箱进行传达,教师每周在班会上将意见箱中的内容拿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适时做出班级管理方式的调整。
(2)在管理中让自觉和强制进行有机结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还非常薄弱,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管理强制性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把握好管理的强制性和学生自觉性的度,过多的强制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于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但是如果给学生过多的自由的话,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导致班级管理的失控[3]。因此教学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中要将强制与自觉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在学校制度与班级制度强制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管意识进行具体的班级管理方案的制定。
        例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学生自主投票或者自我推荐的方式选取班干部,或者以轮岗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认真执行班级的管理活动。避免教师强制任命或者以强制的方式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另外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立每周的模范标兵,每周在班会上进行评价与表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班级工作中不断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教师在整个班级活动中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方案的制定,最终实现在班级管理中强制与自觉的有机结合。
(3)加强班级管理形式的转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可以一成不变开展班级管理活动,而是要根据班级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班级管理形式的转变。这个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不能太过分强调管理中权利的集中性,应当在具体管理活动开展中实行适当的权利分配。在管理中可以适当放权让学生进行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而且这样的管理方式的转变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管理的民主性,使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和一员真正发挥了自身在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4]。
        例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活动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内让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组长,由各小组组长对组员进行学习和行为方面的监督。各个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例如每个小组的团队合作情况、上课的积极性、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成绩等。通过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为了小组的荣誉在组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下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锻炼每一位学生的管理能力并且促进组内的协调发展,还可以采用轮流当组长的方式进行小组的管理,每周对每个组长也进行评价,让每位当组长的学生都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开展小组的管理监督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班级管理活动更加民主,而且学生参与和服从管理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3.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管理工作虽然面对着很多的困境,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思路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是可以有很多突破的。例如文中提高的建立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让自觉和强制进行有机结合以及加强班级管理形式的转变等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方法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谢晶莹.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速读(上旬),2019,000(004):235.
[2]曾顺霞.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3]张媛媛.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00(010):99.
[4]薛月君.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现状与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000(045):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