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梦卿
桓台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山东 淄博 256400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空间思维也就是多方面的整体思维,要求学生能跳出点、线、面的控制,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究答案。对学生数学空间思维的启发和锻炼,也是无数教师多年来上下求索的关键。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出发点,谈谈小学数学空间思维的重要性、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培养空间思维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思维;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是连接学生和整节课的枢纽。而空间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于学生的日积月累,在课堂中通过学习、思考、提问、分析、概括总结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不是优等生的专属,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思维启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注重不断启发引导,采取有效的策略将空间思维的发展当作重要教学目标来落实。
一、小学数学空间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育处于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初级阶段,是最基础的锻炼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在人生的理性思维中所能达到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思维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方面思考问题,不断探究答案,最终获得正确的解题思维和能力,巧妙地做出答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也对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科目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指导与实践难度较大,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更是寸步难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概括为两点:一是教师在授课时存在许多弊端,指导模式传统呆板。指导过于形式化,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指导过于过程化,就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缺乏创新,做题死板,方法固定。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疏于观察和发现,没有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遇到问题不懂质疑,更别提多方位思考问题了。而且由于网络越来越发达,学生获取资源信息的途径增多,很多学生甚至直接从网上搜索并抄袭数学题答案,空间思维的培养也成了空谈。这一系列问题,急需尽快找到培养空间思维的正确方法。
三、培养空间思维的方法策略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质疑。
现在的小学生可谓是“谈数学就头疼”,所以要将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坚持以兴趣为向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一般来说,学生都爱从自己会做的、感兴趣的题目下手。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试着自己提出问题,学会质疑,再学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教师导入时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带着学生围绕操场走一圈,可能有一些同学中途放弃坚持不下来,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提问,谁围着操场走完了一圈?然后再引出圆周长的定义。接下来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圆的周长应该怎样测量和计算?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来提高课堂活跃度,同时激发着他们的兴趣,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立足基础知识,横向拓展,纵向延伸。
数学是一门前后连接十分紧密的学科,高年级的数学肯定以低年级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所以立足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学透最关键。另外,教师还要做好小学数学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扩展思维,学习和领会新知识。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师先进行横向拓展,让学生回忆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方法和公式,由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圆形分割拼凑成之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其面积。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纵向延伸,回忆本单元刚刚学过的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再引申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体积,教师稍微渗透一下,学习圆柱的体积时也会用到本节课的方法,将圆柱分割拼凑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圆柱的面积。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立足基础、无限延伸的空间思维能力,二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深的,只要不断努力,所有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克服了一系列难题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练习,实现知识到思维能力的跨越。
教师了解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的基本方式是做练习。练习是实现知识到思维能力的跨越的最佳方式,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举措。
灵活性、开放性的练习题,能够让学生在不断思索中找到多种多样的答案,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使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思路更加开阔。
4.重视自学空间,培养手脑并用能力。
行之有效的数学教育,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要重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才能使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模仿学习变成主动地探索發现,手脑紧密结合,加强记忆,使思维更加活跃,在动手操作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程中,确保学习的高效性。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结合刚刚学过的圆柱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思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教具,让其亲手试一试,把圆锥形容器里的沙子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沙子的高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几次能倒满整个圆柱?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手脑结合,记录发现,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注重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
就以目前较多小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数学思维能力却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为此,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得以持久性的發展,就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逐渐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比如在学习《倍的认识》相关内容之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设计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请问红萝卜与胡萝卜之间有什么关系?白萝卜与胡萝卜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从老师提出问题的那一刻开始,学生便会快速进入到思考状态之中,并从中理解总结倍数的思路与方法。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有极大的作用,并且学生在不断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发现知识点之中存在的规律,养成自我总结思维思路的学习习惯。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向。
数学本就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学科,在扩展学生思维方向之时,也需要老师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之时,活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相关内容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物品大汇集的情境,如书本、被子、花盆等,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来对千克和克重量单位进行比较,此种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向会得到有效的扩展,能将对物体的感知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3 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这就需要老师巧妙、合理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点来有效解决问题,既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够达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活用所学之时,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
4 巧借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声形并茂、图文并茂的特点,能促使教学任务得以更好的开展,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数学思维过程与数学展示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既能够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又能够让学生掌握更为有效的思维方式,因为整个展示过程中,学生能对多种方法、思路、过程有更为清晰的理解与认知,势必能达成不断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结束语
空间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让学生爱上学数学,敢于质疑,乐于分析,善于发现。小学数学的空间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孜孜不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索空间,使其不断感悟,不断发现,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杰军.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育及评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3):79-82.
[2]兰李镔.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探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