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晓玲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中学 048000
摘要:新课改提出要在开展课程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学科的深层次内涵,以此为出发点重新审视教学。实验是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主阵地”。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充分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出发探析生物实验教学的新方向,力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高中生生物学习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学科教学是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具体到学科课堂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把握实验这一主阵地,响应素质教育需要,从高中生物实验课堂出发探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对策,并促使对策反作用于生物实验课堂,优化实验教学,真正满足新课改要求,推动教改。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重要组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不同的学科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色彩。它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学习态度、能力、方法等,是指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形成过程[1]。
核心素养具体到高中生物课堂上,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表现为四个内涵组成,即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组成,以此为教学导向,指导后续教学活动开展。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举措
在正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教师在落实开展实验教学时就要有所针对,有所切入,从四个内涵组成入手,优化实验教学的多个步骤。
1、构筑生命观念,实验观看、体验中感受生命脉搏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上真正的认识生命、感受生命,让整个生物课堂涌动着生命。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就要注重让学生观察、体验,无限近距离的接近生命,这样学生能够在实验参与中感受到生命的脉搏,自然能够形成对应的生命观念。
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就要注重从两个角度入手:
(1)模型构建:模型构建是指引导学生们在参与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将原有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常见的生物体的物理模型,这样能够辅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直观学习生物知识,又能够“化虚为实”,让学生从生物体的物理结构模型中真正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内涵。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在生物实验课堂商场是构建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让学生们体验制备模型的过程,真正理解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细胞质基质各部分结构组成以及其功能作用;
(2)实验观察:生命是可见的,只不过需要“有心人”去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物实验课堂上通过观察生物现象的方式,去近距离的感受生命。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在介绍高倍显微镜用法的同时学生们能够看到植物中的细胞组成,感受其中的生命涌动,从而通过参与生物实验的方式获取生命认识[2]。
2、提升理性思维,实验思考、参与中实现思维跳跃
理性思维是什么?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为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厘清学生的逻辑思维顺序,让学生们能够有条理、有步骤、有方法、有手段的参与到生物实验课堂上,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比较分类、归纳演义、抽象概括。
(1)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质疑、思考,教师就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就生物实验活动提出对应的实验问题,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如在完成“淀粉与碘会变蓝”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够利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来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用斐林试剂还是用碘液鉴定?”。学生们会根据碘液和斐林试剂的特点展开研究,进而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找到结果,实现理性思维发展。
(2)引导表述,培养逻辑性思维: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抽象概括、集中表述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综合思维。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表述、实验表达。这样学生们能够将实验所做转化为语言所述,既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推理能力,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而无害。
3、鼓励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实践中探索科学奥秘
科学探究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参与生物实验的有效方法,也是高中阶段生物教师立足实验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正如《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说“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实现生物实验教学转变呢?
这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注重改变实验模式,要化原本的“演示性实验”、“检验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给学生实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们完整的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观察总结”的实验过程。这样学生能够从中探索科学奥秘,能够获取丰富认知。
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纸币(应为质壁)分离与复原”这一试验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若用甘油或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会产生怎样的实验结果?”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小组合作集中讨论,鼓励学生们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学生们能够根据质壁分离的一般原理做合理的实验假设,再通过结果假设,利用甘油、KNO3溶液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参与的方式探究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过程,既能够让学生真正、自主的参与到实验课堂上,也能够让实验“活”过来。
4、深化社会责任,实验感受、反思中明白学科价值
高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理念。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必不可免的会出现一些废弃、废物、废液等,面对这些污染物如果不能合理处理,会导致环境破坏、环境污染[4]。
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要积极渗透环保教育,从绿色理念出发。既要带领学生科学的处理实验废物,又要开展“替代性实验”,避免使用污染较高的实验材料,还可以进行“微型实验”,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材料用量的方式,避免出现过大的实验污染;如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教师就可以从“微型实验”理念入手,精确计算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二苯胺的用量,避免剩余过多的实验材料,造成实验浪费;
这都能够在生物实验课堂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感受生物实验的价值,正确参与生物实验活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从实验出发优化教学,要真正理解新课改下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参透核心素养内涵,并以此作为生物教学指示。不断地优化实验,创新实验,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生物学习才更有效,立足生物实验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才更顺利。
参考文献:
[1]夏云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76-77.
[2]李秀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初探[J].科学咨询,2020(03):135-135.
[3]张兰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04):115-115.
[4]周小林.分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J].科学咨询,2020(22):95-95.